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簡介比如在血糖控制不穩定的情況下,確實需要少吃或者不吃水果

做糖耐前一天吃什麼

2019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位居全球第一,為1。164億,第二、第三名為印度和美國,分別為7700萬和3100萬。預計到2030年,前三位排名保持不變。而且在我國糖尿病知曉率低,對其認知不足,存在一些控制血糖的誤區。下面就是常見的六個誤區: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誤區一:儘量少吃主食

很多人吃了主食,血糖就會變高,所以覺得糖尿病患者應該少吃主食。但是,主食(碳水化合物)作為人體的直接能源,如果攝入不足,身體就會分解蛋白質進行能量補充,久而久之,身體無法維持肌肉量,整個人就會逐漸消瘦,肌肉力量不足。這也是很多糖尿病人消瘦,無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不吃主食,能量不夠,還會導致焦慮、情緒波動,甚至睡眠不好、憂思憂慮。還有些患者晚上不敢吃東西,夜裡睡不好,翻來覆去。其實可以嘗試在睡前吃點東西,比如喝杯熱牛奶,或者無糖芝麻糊等,這樣既可以補充身體的能量,穩定血糖,又能讓晚上睡眠好些。

那主食吃多少合適呢?

成人一般每日攝入250g~400g為宜,注意粗細搭配,每天吃50g~100g粗糧。當然不主張多吃,但要按量吃夠。

可是有人又擔心,吃了主食血糖會升高,其實,吃飯後血糖升高,可以透過改變吃飯順序,如先喝湯,吃蔬菜,再吃肉類和主食,這樣有利於穩定血糖,另外可以透過運動等其他方式,但絕不能靠不吃主食來替代。答應小編哦!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誤區二:只吃白肉不吃紅肉

很多治療指南是推薦多吃白肉少吃紅肉,但並沒有絕對到只吃白肉不吃紅肉。紅肉裡的膽固醇含量較高,然而,膽固醇並非一無是處。人身體裡的細胞也需要膽固醇來維繫更新。人體的一些激素的合成也以膽固醇為原料,比如性激素。很多血糖高的人為了控制血糖,或高膽固醇為控制指標,結果導致性慾減退,以為自己早衰。

其實營養補充的精髓在於平衡和全面,而非絕對地“吃”和“不吃”。糖尿病人到底能吃什麼,不能不吃什麼。其實食物方面沒有絕對不能吃的,主要是吃多少,怎麼吃的問題。

從營養角度來說,各種食物都可以適當根據喜好加以選擇並食用,只是要關注烹飪的方式,推薦患者選擇燉、清蒸、燴、涼拌、煮、汆、煲這些烹飪方式,因為這些烹飪方式營養成分損失少,不額外增加油脂,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誤區三:糖尿病患者要多吃粗糧

經常聽到糖尿病朋友說現在每頓都吃粗糧,幾乎不吃細糧了。但其實不是自己愛吃粗糧,而是覺得一吃細糧血糖就會高,所以不敢吃,吃粗糧吃得都愁眉苦臉,甚至影響到食慾,反而對身體不好。

相對而言,粗糧的血糖生成指數比細糧低,但只吃粗糧不太容易接受,可以考慮粗細搭配,或者一頓粗糧一頓細糧交替著吃。另外,還要考慮自己的體質。對於體質較差,體型瘦弱的人,可以少吃些粗糧;而對於超重或肥胖的人,可以稍微增加粗糧的比例。

此外,多吃蔬菜也是增加膳食纖維的方法,可以多吃點蔬菜補充膳食纖維。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誤區四:不能吃水果

如果不能吃水果是誤區,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什麼時候吃要了解一些基本情況。

首先,分清楚什麼情況下不能吃,什麼情況下能吃。比如在血糖控制不穩定的情況下,確實需要少吃或者不吃水果。具體怎樣算血糖控制較理想呢?

空腹血糖<7mmol/L,餐後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5%。

但在血糖穩定、控制比較好的情況下是可以吃水果的。

其次,選擇水果型別:要盡力選擇含糖量,升糖指數低的水果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大概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每100g含糖量<10g的水果,可以適量食用,如鴨梨、青瓜、獼猴桃、檸檬、李子、草莓、枇杷等。

第二類是每100g含糖量11~20g的水果,謹慎食用,比如有香蕉、山楂、桃、杏、鮮棗、海棠、荔枝、芒果、甜瓜、橘子等。

第三類是每100g含糖量>20g的水果,不宜食用,儘量不吃,偶爾吃一點點沒關係。這類水果包括幹棗、紅棗、蜜棗、柿餅、杏幹、葡萄乾、桂圓、果脯等。

第三,要注意吃水果的時間:吃水果最好在兩次正餐之間,如上午10點或下午3點,作為加餐食用。切忌餐前或餐後立即吃水果。

第四,吃了水果後,也要將水果的熱量計算到一天的熱量當中,在下一頓飲食中減少相應的熱量攝入。每天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是相對合適的。

很多人問西瓜可不可以吃,西瓜儘量吃靠近皮的地方,把西瓜中間特別甜的部分給家人吃,這樣既有利於控制自己血糖,也顯得更愛家人,家人和自己都開心,情緒好,又進一步利於控制血糖,身體健康。

誤區五:每天家務很多,忙個不停,無需做運動

很多糖尿病的女性朋友在家要做很多家務,做家務很忙很累,就認為不需要專門運動了。首先要肯定,做家務肯定有利於血糖控制。但是,家務勞動的強度和時間不定,屬於非常輕度運動,體力消耗不一定夠。

需要什麼強度的運動呢?根據自己年齡和心率來確定,透過以下公式可以計算出運動時需要達到的心率:170減去自己年齡,即如果70歲時運動的心率就要達到100次。

達到目標心率後,持續進行15~20分鐘,若能達到半個小時,鍛鍊效果會更好。當然也要根據自己情況來,如果血壓較高,不建議做一些抗狙類運動及劇烈運動,另外要穿合適鞋襪,防止足部發生磨損等。如果足部已經受傷或磨損,就選擇一些上肢類運動,或者環境比較好的游泳池去游泳,盡力避免下肢進一步受傷等。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誤區六: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高了一定會出併發症

絕大部分人認為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其實這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對於中年、病程短、無嚴重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該嚴格控制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然而,對於反覆出現低血糖、年齡大、病程長或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所以,針對不同的人群要制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標。

糖化血紅蛋白的標準有7%、8%和9%之分,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平時血糖的控制水平。病程較短的年輕人對應的標準是7%,甚至可以是6。5%,而預期壽命小於10年的人群可按8%,而預期壽命小於9年的可按9%。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此外,在降糖的過程中,還要考慮血壓、血脂等因素,降糖要以不出現低血糖為前提,絕不能以發生低血糖為代價追求血糖達標。

以上是我們身邊很多糖尿病朋友經常陷入誤區,我們要走出誤區,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能夠有較高的生活品質,活著要有樂趣。

最後再補充一點哪類人群容易患糖尿病,屬於高危人群,大概分成10類: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有糖尿病病史,這些人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沒有家族史的人高出2倍以上,而且母系遺傳要大於父系遺傳;

2。體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細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30%—40%,胰島素敏感性下降50%;超重或肥胖人群患病率為3。37%,體重正常或消瘦者的患病率0。76%

3。年齡≥45歲的中老年人。糖尿病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增長,自45歲後明顯上升,至60歲達到高峰;

4。不明原因容易疲勞,而且疲勞症狀在休息後不能緩解;

5。吸菸、體力活動少、生活壓力大和精神持續緊張者;活動少的人與愛活動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6。高血壓和血脂異常者或早發冠心病者;

7。長期使用一些影響糖代謝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8。以往懷孕時曾有過血糖升高的女性;

9。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在5。6—6。9mmol/L及葡萄糖耐量減低者,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

10。早期營養生命早期營養不良可導致後來的代謝障礙,增加糖耐量受損、2型糖尿病的危險,低出生體重兒、巨大兒在成長期更容易發生糖尿病。母親營養不良或胎盤功能不良可以阻礙胎兒胰腺β細胞的發育。

以上情況的夥伴們,要注意調整自己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未雨綢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哦。

控制血糖這六個誤區清楚後,生活品質果然提升提升提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