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福船”與鄭和

簡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1405-1433年的28年間,明成祖為使大明揚名海外,立威四方(也有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不詳之說),命鄭和七下西洋,三寶太監率船隊歷經西南太平洋、南亞、印度洋、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索

七星伴月指的是什麼生肖

1974年,在泉州灣後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遠洋貨船殘體,其艙位儲存完好,已具有極為完善的水密隔艙結構。所謂“水密隔艙”即採用獨特的榫接、艌縫等方法,牢固船體結構,使艙與艙之間互相獨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造船技藝。大大提高了航船的安全效能,可謂人類造船史上的一場技術革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

“福船”與鄭和

石獅寶蓋山頂的萬壽塔建於南宋 作為泉州灣的航標 鎮守海口 護佑商旅

“水密隔艙”造船技藝起源於福建省的泉州晉江、寧德蕉城一帶。最早可追溯至唐,但已無法考證是否應用於漁船。宋時技術趨於成熟,被廣泛應用於海船、內河船的製造。元明時期達到鼎盛,而清代的泉港海船則以戰船著稱。

元至順年間(1330-1333),黃氏始祖“源修”徙居峰尾半島,建造“開峰府”和“衍澤堂”,開啟了黃氏造船世家的千秋基業。峰尾黃氏建造的木帆海船以其底尖頭小尾大、七星伴月“保壽孔”、“十二生肖”暗記等獨特風格聞名遐邇,堪稱“水密隔艙”造船技藝的傑出代表,並世代傳承。

人們把福建泉港一帶建造的船隻稱為“福船”。將福船與鳥船、沙船、廣船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船”。而“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2008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專案。

“福船”與鄭和

黃氏傳承人仿建的“福船”

鄭和(1371?-1433?),據說本姓馬,出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昆明市晉寧區)一個穆斯林家庭。年僅十歲就被淨身為宦送入燕王朱棣府。他從燕王起兵、“靖難”有功,因此御賜“鄭”姓,稱“鄭和”,官至四品。1403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師道衍和尚引導鄭和受菩薩戒,為其取法名“福善”,從此一個伊斯蘭教徒便皈依了佛門。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亦尊稱為“三寶”。所謂“三寶太監”,有“信奉佛教的太監”之意,說的就是鄭和。

“福船”與鄭和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

1405-1433年的28年間,明成祖為使大明揚名海外,立威四方(也有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不詳之說),命鄭和七下西洋,三寶太監率船隊歷經西南太平洋、南亞、印度洋、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索馬利亞和肯亞。最長航程達6000海里以上。

鄭和的每次航行,船隊成員都約3萬(其中兩次人數不詳)、船200餘艘、往來所載寶物無數……。創下海船之多、噸位之巨、人員之眾、航程之遙、組織之嚴密、技術之精湛等航海壯舉。鄭和的七次遠洋比世界地理大發現時期的幾次著名航海,要早上半個多世紀。他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張航海圖,堪稱我國乃至世界最有成就的航海家。

“福船”與鄭和

《漲海聲中萬國商》出自泉籍國畫大師李碩卿

據載,當年鄭和船隊的船隻按其不同用途,分成寶船、戰船(護衛船隊之戰艦)、坐船(載運兵員)、馬船(貨船)、糧船(貨船)等五大類。寶船即使團正使太監鄭和及其侍衛所乘船隻。船上閣樓宮殿式的指揮台、指航燈、火藥炮臺,船舷兩側的“槍堰”,多層糧倉、密室、救生用具及會客室等樣樣俱全,豪華壯觀。鄭和船隊所有寶船及多數船隻均出自峰尾黃氏之手。而泉州亦是其船隊重要的維修補給基地。

“福船”與鄭和

晉江沿岸風光

316年,匈奴滅西晉。司馬睿重建晉室,南渡建康(今南京),中原漢人開始了歷史上的首次南遷。南安九日山,因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南遷移民都來此登高北望、寄情相思而得名,有“山中無石不刻字”之說。現存宋、元、明、清摩崖石刻77方、碑刻7方。

帆船出海需憑藉風力,因此每年4、10月,宋廷市舶官等都會來九日山延福寺為中外商舶行祈風大禮,以求航路平安,往來康濟。因此,九日山素以“遣舶祈風”聖地而聞名於世。現存的10方宋代祈風摩崖石刻記述了當年祈風盛典之況。

“三寶太監”的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州長樂的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停泊候風有時可長達二、三數月。長樂與泉州相距僅百餘海里,數日航程即可抵達。因此,鄭和沿襲宋制,來九日山登巖祈風之舉亦是屢有記述。

“福船”與鄭和

泉州四大名山紫帽山 氣象臺

此外,聖墓行香、清淨寺禮拜、接官亭與鄭和堤、石湖港的鐵錨、三寶溪……皆見證了大航海家鄭和及其船隊與泉州的深厚淵源。(待續)

(網路圖片感謝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