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寧王”小史

簡介(《自序》)他還敘述了歷史上“胡夷”對道教的攻擊與損害,因此說自己編纂此書是受天命拯救道教的:太清授以蓬萊玉璽、太陽金符,令餘下降人間以匡天道,使振玄風,握靈樞而闡玄化也

寧科是什麼怪物

我爸姓寧,我媽姓王,所以我自幼(3歲)就覺得寧王才是我的名字。

前幾天看了一個日本鬼片《仁科受難記》,在日文中,仁讀作寧,仁科讀為寧科。仁,真是一個很美好的詞彙,代表了君子最崇高的境界。

不過對於精通經史子集的我而言,從歷史角度看,寧王卻更有來頭。

寧,nin,最古老的文字存在於蘇美兒楔形文字之中。國際主流蘇美、亞述學學者認為這個字的表意為queen,或者夫人。但我個人的研究和觀點,還是認為它可能是個姓氏。

“寧王”小史

吉爾伽美什之母寧松

“寧王”小史

楔形文字的寧/寧

在華夏文明之中,寧的含義,就是文。

在周朝,寧王謂開國受命之王。也就是說寧王便是周文王。所以寧王愛八卦,自己才那麼喜歡做新聞。

《尚書·大誥》:“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此句是說,用文王留下的大寶龜占卜,卜問天命。

鄭玄曰:“受命曰寧王。”

孫星衍疏:“鄭注見《書》疏,雲‘受命曰寧王‘者,《君奭》雲‘惟寧王德’,鄭注云‘寧王者文王也’。

又注《洛誥》雲‘周公謂文王為寧成王,亦謂武王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說,寧王指文王,“寧”當作“文”。參閱曾運乾《尚書正讀》。

所謂《洛誥》周朝準備在洛邑(今洛陽)修建都城,召公已經勘查好了宮殿、宗廟、朝市等重要建築的選址,周公也前往營建洛邑,派遣使者迎接成王前來,把所佔卜的吉祥預兆報告給成王,史官為此寫下了《洛誥》。

寧王在以後多個王朝也有冊封,比如唐朝、宋朝、遼代、元朝,最有名的是明朝。

其中,唐朝的寧王是唐玄宗李隆基之長兄李憲,唐睿宗李旦嫡長子,本名李成器,李旦登基後為太子,但其弟弟李隆基因為政變幫其父李旦奪權,功勞及聲望很大,於是李憲把太子位讓給了李隆基,封寧王。善音律。死後,被唐玄宗李隆基封為讓皇帝。

明朝的寧王是寧獻王朱權(13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字臞仙,號涵虛子、丹丘先生,自號南極遐齡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自幼體貌魁偉,聰明好學,人稱“賢王奇士”。朱元璋第十七子,齒序第十六子,卒諡獻,又稱寧獻王。

朱權15歲時,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封朱權於大寧(今屬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與燕王朱棣等王子節制沿邊兵馬,稱寧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進軍南京,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起兵前,脅迫朱權出兵相助,並許以攻下南京後,與他分天下而治。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政權,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權恃“靖難”之變有功,頗驕恣。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還將朱權從河北徙遷至江西南昌,盡奪其兵權,朱權時年25歲。

朱權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學者,修養極高,被改封南昌後,深感前途無望,即韜光養晦,託志衝舉,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結交道家第43代天師張宇初友善,拜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朱權於南昌郊外構築精廬,曾於西山緱嶺(今屬南昌市)建立道觀與陵墓,成祖朱棣賜額“南極長生宮”。所撰道教專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成書於正統九年,收入《續道藏》。

朱權百餘種著作中,可歸入道家的超過三分之一。其中許多已經失傳,但最重要的一部《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幸而存世。對此書的內容這裡不作全面述說,只說其中表達的朱權思想的一些要點。

首先是表達他編撰此書的目的是為了拯救道教。在序言中他說:

自有道教以來,三皇建極,五帝承天,其奉道而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備,言奧有未宣,制度有未傳,儀制有未正,餘乃考而新之,非餘則孰能為焉?

長時期來,道教在民間流傳,缺少統一的管理和制度與高水平的思想文化建設;久經戰亂之後的明初,道教更存在淪落與混亂現象,因此朱權以拯救道教為自己的責任。

“非餘則孰能為焉”——如此敢於擔當,是什麼意思呢?並非是指他的親王貴族地位,物力財力等,而是他對自己長期學道、修道,信仰之誠和理解之深有著高度的自信:

今是書之作也,若羲馭之出滄溟,果日之破昏暝,可以滌凡塵之俗陋,藻太華之神英。是以駐心靈域,探至道於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樞於紫極。而日嘗賾至真之神奧,究造化之樞機,亦有年矣。(《自序》)

他還敘述了歷史上“胡夷”對道教的攻擊與損害,因此說自己編纂此書是受天命拯救道教的:

太清授以蓬萊玉璽、太陽金符,令餘下降人間以匡天道,使振玄風,握靈樞而闡玄化也。於是立勳三界,註名天府,又何偉歟!乃作是書,發天地秘藏之奧,襲日月霄漢之光。彼磷火之縱橫,妖芒頓熄;令玄風之普扇,大道開通。使千載之幽陰,重開於化日;繼萬年之道統,再續於今時,以明吾中國聖人之道焉。(《原道》)

由此可見他對《太清玉冊》的撰述自視是很高的。

其次,他對此書的修撰態度極其恭謹慎肅:

於是三沐燻修,質於神明,告於天帝,大發群典,纘類分編,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原道》)

對全書的內容,他說:

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統之始起;儀制之式,器用之備,衣冠禮樂之制,天心靈動之奧,道門儀範之規,立為定製。舉道門之所用,皆載此書也。(《原道》)

全書二卷,十九章,彙集了道教義理、源流、經典、神仙、道術、齋醮科儀、典章制度等,非常全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以理論建設為重點,以理念貫穿各章節各個方面。

道教淪落的標誌之一是理論之不講,惟餘方術末流。《太清玉冊》將《原道》一文冠於全書之首,是有針對性的。《原道》闡述“道”的本質、道教起源和一些相關的根本理念。《開天闢地章》是對“道”與天地萬物的關係的闡述;“道教源流章”是對道教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歷代重要尊神的敘述。《天皇龍文章》是歷代道教經典概說與部分經典著錄。法咒、設施、服飾、儀軌、制度等的解說。自《幹運造化章》以下則是對道教宗教每一章都貫穿著理念和相關說明,當然不免也容納了許多神話和荒誕不經之說。其中還有對佛教的指斥。有關設施、制度建設各章取自典章和現實生活之外,又有他的許多補充創新體現在南極長生宮的建設中,在《太清玉冊》中都有說明,二者密切關聯。

朱權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且戲曲、歷史方面的著述頗豐,有《漢唐秘史》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佈之。

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著《太和正音譜》(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所製作得“中和”琴,號“飛瀑連珠”,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說,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為:寧、衡、益、潞。“飛瀑連珠”傳世僅一張,制琴人署“雲庵道人”。

朱權耽樂清虛,悉心茶道,將飲茶經驗和體會寫成《茶譜》,對中國茶文化頗具貢獻。

“寧王”小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