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簡介從中擷選左塞爾金字塔、帕特農神廟、巴黎聖母院、水晶宮等16座傳世建築,用細緻微觀的剖面圖將建築結構纖毫畢現,並講述了每座建築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解密建築與人類相依相隨的命運

帕特農神廟的守護神是誰

蘇聯美學家鮑列夫說:“人們習慣於把建築稱作世界的編年史,當歌曲和傳說都已沉寂,已無任何東西能使人們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時,只有建築還在說話。在‘石書’的篇頁上記載著人類歷史的時代。”

歷經歲月侵蝕、風雨洗禮、戰火摧殘,仍然矗立在天地間的那些傳世建築,的確是會說話的藝術。

在詩人眼裡,它們是寫在大地上的詩篇;在音樂家眼裡,它們是凝固的樂章;在建築師眼裡,它們是以鋼鐵之筆、以空間為畫臺的藝術。總之,

它們既有內涵又有靈魂,是人類意志的體現、精神的延伸和智慧的結晶。

如何透過最直接的手段瞭解這些偉大的傳世建築呢?普利策獎獲得者帕特里克·狄龍,不僅是英國著名的作家,也是建築師與歷史學家。他攜手英國插畫家斯蒂芬·比斯蒂,共同創作的《建築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建築的故事》

縱向追溯人類建築史,從原始人寄居洞穴躲避野獸襲擊開始,到21世紀英國建築師修築草磚房以求與自然和諧共處結尾,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從中擷選左塞爾金字塔、帕特農神廟、巴黎聖母院、水晶宮等16座傳世建築,用細緻微觀的剖面圖將建築結構纖毫畢現,並講述了每座建築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解密建築與人類相依相隨的命運。

01、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揭秘人類的夢想和希望,以及人類的思想和精神

帕特里克·狄龍既喜歡研究建築,又熱衷講故事,為此《建築的故事》的創作過程是十分過癮的。他用講故事這種最受人們喜愛的方式,把16座傳世建築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娓娓道來。

左塞爾法老是所有埃及統治者中最偉大的一位,他開疆擴土,功高業偉,被子民奉為神明。然而他卻被一種不安的情緒困擾,那就是無法征服時間。終有一天,他會化為塵土,而千年之後,不僅自己的王國會被他人征服,自己的名字也會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他為此惶惶不可終日,有一天他靈光一閃,想到石頭陵墓會像山峰一樣永垂不朽,於是世界上一座石頭金字塔誕生了。如他所願,

幾千年後,古埃及王國雖然在歷史長河之中銷聲匿跡了,他的陵墓卻依然像山峰一樣屹立不倒。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害怕死亡是人類的本能。

人類面對死亡,不僅懼怕,甚至不甘心。無論是左塞爾法老,還是各國帝王,他們都希望王朝權勢延綿,江山永固,甚至希望自己可以永生。為此,他們在生前不遺餘力地尋找靈丹妙藥,或是建造奢華的陵墓。

左塞爾法老建造金字塔,不僅是希望自己的陵墓像山峰一樣不朽,更是希望自己能夠復活永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與左塞爾法老有著同樣的信念和意志,於是派徐福去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同時以傾國之力修建自己的陵墓

。帝王的信念和意志成就了偉大建築的誕生,同時這些建築也展示了人類的創造力和對永恆的追求。

雅典人與埃及人不同,他們沒有把財富用於給國王建造陵墓和宮殿,而是用於更為重要的事情,即

思考、辯論和對世界保持好奇。

他們把時間和金錢用於修建帕特農神廟,並且聘請希臘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亞斯設計和雕刻神廟裝飾。神廟的設計呈現出完美的平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如同衛城的冠冕,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菲狄亞斯還為神廟創作出最偉大的浮雕作品,雅典娜的誕生、半人馬與神的戰爭、雅典人民的遊行隊伍等浮雕巧妙地彙集成一個整體。特別是雅典人民遊行隊伍的浮雕,其構思之大膽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戰爭後的進一步發展。

帕特農神廟是建築與雕刻、神話與歷史、文學與藝術、神與人、思想和精神的完美融合,它不僅是獻給雅典的守護神雅典娜的殿堂,還象徵著雅典人的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

帕特農神廟與左塞爾金字塔,都是偉大的建築,在眾多的偉大建築中我們很難評價哪個更偉大,因為

它們都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就像左塞爾金字塔象徵著法老無上權威、古埃及人無上的智慧,以及人類對永恆的追求;而帕特農神廟是人類文明童年時代的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晶,也是人類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象徵。

顯而易見,每一座建築都寄託了人類的夢想和希望,也是

人類思想的體現與延伸,以及人類精神的追求與延伸。

02、“穿牆透壁”的畫技,深入建築肌理抽絲剝繭,解密建築的精妙與深邃

1406年,在中國北京,一座偉大的建築開工了。1420年,這座龐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順利竣工。最初明成祖朱棣將其命名為“紫禁城”,現在人們習慣稱它為“故宮”。

從最開始的皇家宮殿,到如今的旅遊聖地,故宮歷經600年風霜雨雪,依然風華正茂、壯美如初,並且這個超級大IP越來越備受矚目。

故宮的雪景美爆熱搜,故宮的文創產品銷量火爆,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瞭解這座建築。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斯蒂芬·比斯蒂是英國知名手繪插畫家,也是享譽國際的剖面圖大師。

他用“穿牆透壁”的精湛畫技,勾勒出紫禁城的剖面圖,讓紫禁城好像穿上了“透視裝”。屋脊上的脊獸和房頂垂直飛了起來,金色的龍椅清晰可見,甚至可以看到坐在上面的皇帝,還附有詳細的解說,全面展現了這座古建築的內部佈局和外觀構造,讓人一目瞭然。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還重點講解了中國的屋架和斗拱。中國建築不同於西方使用桁架結構來搭建屋頂,而是用抬梁的方式實現屋架的抬升。柱子支撐起下方供人們使用的空間,柱子上方則承託橫樑,成為主體結構。中國建築中獨具特色的深遠出簷,是靠斗拱實現的。斗拱透過構件層層累疊的方式向外出挑,延展出屋簷,並將屋面的荷載傳遞到柱子上。

獨具特色的中國式屋架和斗拱,是中國工匠集體智慧的體現,是中國建築技術和建築美學的有機結合,亦是中國工匠對整個建築業獻上的珍貴厚禮。

在古代

,建築往往展現的是帝王的權威和富人的財力。

我國民間就流傳著“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的喬家大院,是清朝末年著名晉商喬致庸斥巨資所建。喬家大院雖然地處偏僻,卻因為雄偉壯觀、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工藝精湛而聲名在外,被譽為“清朝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無獨有偶,在義大利的維琴察,也有一座民宅聞名天下,就是以完美著稱的圓廳別墅。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維琴察本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16世紀時這裡的人們主要靠種植農產品為生,所以十分落後。這裡的貴族們不甘落後,想建造出完美的房子。貴族特里西奧打算重建家宅,於是派石匠帕拉第奧去羅馬學習建築和雕刻。帕拉第奧透過研究羅馬的建築,得出結論:“建築的美並不依賴於精緻的圓柱、拱門或是雕像,而是在於各個部分間的關係。

如果人們能讓建築物保持對稱,運用數學讓區域性和整體間達到平衡,那麼簡單的建築物也會很美。

”帕拉第奧回到維琴察後,開始幫貴族們設計鄉間別墅,從此以後維琴察煥然一新,成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

帕拉第奧設計的別墅中,最著名的是為一位神父設計的圓廳別墅。圓廳別墅採用的是外方內圓的形狀,房子的中心是一個圓形大廳,四面各有一個門廊,可以俯瞰維琴察的美景。外牆不加雕飾,設計極為簡單純粹,卻是帕拉第奧所有作品中最美麗的一座。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我們如何直觀地領略圓廳別墅的美呢?

斯蒂芬·比斯蒂用精湛的畫技,把圓頂別墅的一側剖開,將圓頂別墅的內景一一展現:穹頂內壁的壁畫、大廳的壁畫、內部的旋轉樓梯、每間臥室和每扇房門的位置等歷歷在目,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可以遍覽別墅的結構和佈局。

文藝復興時期,

人們認為數學中包含著最美的奧秘,事物只有在數學比例的統領下才會表現出美感。所以當時的建築師們熱衷用數學來規劃建築。

建築的每個部分都是一個幾何形狀,整個建築也呈現出幾何形狀。

帕拉第奧設計的圓頂別墅就是一個套在正方形內的圓,並在四面各建一個門廊,使建築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故而,圓頂別墅被稱為完美的房子。斯蒂芬·比斯蒂不僅把圓廳別墅的剖面圖,也把平面圖等比例繪製出來,讓人們對建築理念和建築語言有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

斯蒂芬·比斯蒂畫畫不用尺,每一張圖都是他一筆一筆畫下來的,即便是圓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形狀也不例外。

他用畫筆深入建築肌理,把16座傳世建築抽絲剝繭,將建築結構、建築理念和建築語言的精妙與深邃一一解讀,讓人們可以深入地瞭解建築的方方面面。

03、縱穿建築史,解密建築流派的演化變遷,以及人類與建築相依相隨的命運

原始人是不會建造房屋的,他們只能寄居在洞穴裡,以躲避野獸的襲擊和雨雪的侵襲。後來人們學會了建造木屋、石屋、磚屋和土坯房,然後又發明了煙囪、玻璃窗、給水系統、下水道系統、地下供暖裝置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技術的進步,建造的房屋越來越安全、實用、舒適、美觀。美國人伊萊沙·奧的斯發明了電梯後,房屋的高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至今,高樓大廈仍是現代化城市的主角。

眾所周知,建築不僅是作為住宅,其他用途的建築也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相繼出現,商店、辦公樓、工廠、學校、警察局、醫院、劇院、運動場等。特別是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火車站、飛機場等新式建築也應運而生。

建築總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建築與人類相依相隨,不可分割。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帕特里克·狄龍在梳理建築史時,特地羅列出建築大事記時間表,並劃分五個歷史時期:從古代到中世紀早期;中世紀;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19世紀;20世紀至2010年。16座傳世建築作為主角,在時間表中依次出現,左塞爾金字塔、帕特農神廟、聖索菲亞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圓廳別墅、梅克爾修道院等。

它們宛如群星閃耀在古典建築、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式、包豪斯(現代主義)等建築流派的銀河裡。

帕特農神廟是古典建築的典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築中最光輝的代表,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圓廳別墅是文藝復興晚期典型建築,梅克爾修道院是獨具奧地利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築傑作,包豪斯學校是包豪斯風格的代表。

每座建築是每個時代的見證,是每個流派的名片。

以歷史為骨,以繪畫為翼,幫孩子解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從左塞爾金字塔到蓬皮杜中心,人們花費巨資、利用自己的智慧,讓建築堅實又美麗。可是,

隨著建築日益增多,森林被大量砍伐,空氣被嚴重汙染,能源被大量消耗,給地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所以,建造對地球傷害少的建築物勢在必行。

2001年,建築師薩拉·威格爾斯沃思和傑里米·蒂爾,決定打破常規,建造一座環保型的建築。他們找到英國倫敦的一個鑄鐵廠作為建址,開始房屋的設計。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房子減少使用過多的能量。於是,讓房子的南面儘可能通透,以便採光,而將北面的牆壁加厚來保暖。為了夏日散熱,建造了一個高出屋頂的高塔,還建了一個替代冰箱的製冷室,收集屋頂的雨水來衝馬桶。用裝滿碎石的網絲籠做地基,用沙包代替磚塊,用秸稈捆造牆壁。這樣一個包含高塔、沙包和稻草堆的房屋便建成了,並且屋頂上長滿了花草,像一個小山坡。

這種草磚房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建築從展現帝王的權威和富人的財力,到以不破壞地球家園為前提,人類與建築的關係不僅相依相隨,而且也在不斷地演化變遷。人類與建築未來的命運如何?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人、建築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柏拉圖提出的哲學三大終極問題,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解答。透過《建築的故事》我們明白,

人類既是建築的締造者,同時也被建築所改變。建築一經建造,便擁有了自己的命運。它們承載了人類的悲歡離合、生活的酸甜苦辣,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幻、王朝的盛衰興亡。讀懂建築的故事,就讀懂了我們人類從哪來,又將到哪裡去。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許多文明和建築消失了,但是那些倖存的建築和當下的建築,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