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簡介孩子的這些情況,不僅增加抽動症本身的複雜性和嚴重性,還給抽動症狀的緩解增加了難度,干預起來也會更加困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社會功能以及抽動症狀的康復,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及時治療

對父母說放屁是罵人嗎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暑假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朋友圈“老母親們”的各種焦慮和怨念集中爆發,催作業、吼複習、改生活習慣……旁觀者都能感受到瀰漫在家庭中的緊張氣氛,可見家中的孩子過得也“並不輕鬆”。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家長圈的熱議,河北衡水一8歲男孩因經常無意識的出現眨眼、清嗓、聳肩等動作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後確診為抽動症,透過治療症狀得到緩解。據瞭解,孩子這種情況在一年前出現,系因父母經常訓斥孩子,對其要求過高,使其壓力過大且無處釋放導致。

“罵罵孩子還能生病?這孩子抗壓能力也太差了吧?”“家長罵的是不是太狠了?到底說了什麼這麼嚴重?”不少家長對抽動症不甚瞭解,那麼抽動症到底是什麼?如何避免孩子出現這種症狀?如果出現了應該如何治療呢?

No.1

什麼是小兒抽動症

“小兒多發性抽動症”,又叫“Tourette綜合症”、“抽動穢語綜合徵”。孩子除了身體運動系統的抽動表現之外,還可能會出現聲音方面穢語的現象。所以俗稱“抽動穢語綜合症”。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電視劇《星辰大海》中的小角色悉望因長期被母親責罵患上兒童抽動症

臨床表現主要是以面部肌肉抽動最為常見,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孩子擠眉弄眼,做出奇怪的表情。此外還有頸部肌肉和上肢肌肉迅速、反覆、不規則抽動。

症狀比較輕的時候,還只侷限在面部表情的運動抽動。如果嚴重之後,孩子抽動症狀就不再只侷限在頭部,而是出現在四肢及軀體的爆發性動作。比如:踢腿、跺腳、跳躍、打嗝這樣身體上大幅度的抽動。

兒童抽動症多見於4-12歲之間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家長如果看到自己的小孩子總是做一些很奇怪的動作,一定不要忽視。但是抽動症的症狀,很多表現和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很相似,我們又應該如何區分呢?

No.2

兒童抽動症的辨別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寧表示:抽動症與不良習慣之間有比較明顯的區別,主要在以下兩方面需要注意。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抽動部位

有些孩子可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說是撇嘴或者是斜眼。但是這種動作往往是單一性的,它的部位往往是比較固定的。

但是抽動症患兒的抽動部位,往往是多部位的。比如頭幾年,它表現的是以眨眼為主,但也許過了幾年之後,它就以聳肩為主,也可能有好幾個不同的動作,組合在一起。

行為可控性

不良的習慣性的動作往往是可以控制住的。但是抽動症患兒,即使讓他控制住、不要動,可能在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或者是十幾分鍾內能夠保持,但是過了這個時間反而會有一種反跳式的增加。

No.3

兒童抽動症的病因

引起抽動症的病因很多,但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發現的誘因主要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電視劇《星辰大海》片段

先天因素

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一代有抽動症,有可能會把抽動症遺傳給下一代。

孕產期因素:

如果準媽媽們在生產時出現緊急情況,如難產、早產、剖腹產等若造成小兒顱腦損傷,也有可能成為抽動症發病原因之一。

另外準媽媽們在妊娠期間誤服用了一些藥物,或因為家庭關係出現一些不良精神狀況,或長期生活在汙染嚴重的環境下,都可能會導致孩子患有抽動症。

後天因素

精神刺激:

兒童受到過度驚嚇、情緒過激都會造成兒童出現抽動症。兒童的心理接受能力較弱,應適當避免孩子接觸過於血腥,刺激,恐怖的場面(例如影視作品、遊戲畫面等),避免因受驚引起抽動症。

環境、感染因素:

抽動症的誘發因素與環境汙染和飲食結構不良有一定的關係。另外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因各種感染因素及腦部的輕微損傷都有可能導致病發。

家庭社會因素:

父母關係出現問題,家庭關係緊張或者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呵斥和打罵,導致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嚴重受挫,逐漸變得情緒低落、不愛學習、行為異常等。

No.4

兒童抽動症的治療

對於輕度抽動障礙患兒,可先行或僅予醫學教育和心理支援,適當給予觀察等待期。

中重度抽動障礙主要採取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對於難治性抽動症,只有在藥物治療無效,抽動症狀嚴重影響身心功能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外科治療。大多數抽動症患兒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醫學教育和心理支援

對於輕度抽動障礙家長不要增加患兒的心理負擔,而要透過增進親子互動、家校互動等形式進行醫學教育和心理支援,鼓勵患兒與周圍的人自信地互動,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家長應幫助和指導孩子避免可能引起或加重抽動症狀的危險因素。

同時家長也要接受心理輔導,學習正確的親子溝通方式方法。

飲食調節

營養問題被視為兒童抽動障礙的重要誘因。部分抽動症兒童存在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缺失或營養代謝障礙。家庭中保障抽動症兒童科學的飲食結構,堅持低糖飲食,多攝入自然食物,少吃深加工食品,保持食物多樣性,能夠有效保護和促進兒童神經發育平衡。

認知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能減輕抽動症及其共患病的症狀、改善社會功能,一般對9歲以上兒童有幫助。抽動障礙的行為治療包括抽動綜合行為干預、正性強化、自我監控,放鬆訓練、習慣逆轉訓練、暴露與反應預防等,訓練患兒意識到自己的抽動,並透過具體行為策略減少抽動。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依據國際通行的規範化診療指南,根據患兒的症狀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用藥,可以緩解症狀,樹立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治療藥物應以最低有效劑量單藥治療開始,根據需要逐步增加,療程通常為1-2年。如果在治療過程中任何時候症狀復發或加重,則返回前一步或重新修訂方案再開始治療。患兒需定期進行復查,以評估藥物療效、不良反應和繼續治療的必要性。

總而言之,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抽動表現,就要儘早的給予重視。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預警訊號,也是對家長教育方式的一個預警訊號。

抽動症孩子在某些年齡階段症狀會逐漸緩解。但其實只要孩子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抽動症狀,就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緒系統已經受到損害。

如果患兒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常會伴有注意缺陷、強迫、學習障礙或者是其他的品行方面的問題。孩子的這些情況,不僅增加抽動症本身的複雜性和嚴重性,還給抽動症狀的緩解增加了難度,干預起來也會更加困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社會功能以及抽動症狀的康復,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及時治療。

# 特別提示 #

頻繁眨眼≠抽動症

還有哪些原因會引起頻繁眨眼

罵人真的會“罵出病”,出現這些異常動作要警惕

雖然抽動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是頻繁眨眼,但這並不是唯一能導致該現象的病因,乾眼症、屈光不正、結膜炎、沙眼、倒睫、維生素B2缺乏以及心理因素、行為模仿都會導致孩子出現頻繁眨眼,應予以注意並排除。

編輯:李志鳴

稽核:葉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