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夜雨丨張春燕:被催長的童年

簡介因為沒人帶,而鄉村又沒有幼兒園,5歲多時,老媽就給我搬了個凳子,讓我坐到教室去聽課

鯗 讀真嗎

夜雨丨張春燕:被催長的童年

被催長的童年

張春燕

作為網路熱詞,在“雙減”政策出臺前,“雞娃”是很大部分孩子的代稱。家長們出於對孩子成績落伍的擔心,對他們不能進入好學校、好班級的焦慮,對他們未來的隱憂,不停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們錯失很多童趣,也讓家長們朝夕不得安生。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也曾經是一隻“雞娃”,也體會過“雞娃”們的某些感受,而且跟現在的孩子比起來,我只有被催促學習、催促長大的壓力,卻沒有那些美好遠景的誘惑與物質上的各種獎勵。

我出生在大巴山區一所鄉村小學,老媽是那所學校除數學以外什麼都教的老師。語文、音樂、體育……這些武藝,她都要操練起。記憶中,在縣城工作的老爸回家的時候不多。成天忙碌的老媽帶著我和弟弟很是吃力。

因為沒人帶,而鄉村又沒有幼兒園,5歲多時,老媽就給我搬了個凳子,讓我坐到教室去聽課。我不是正式學生,沒有位置,她便讓我坐在班上年齡最大的一位姓胡的女生旁邊,讓她照顧我也管著我。別人在課桌後面端坐,我在胡姐姐旁邊、課桌的側面坐著。這時常引來教室裡一些同學的側目和交頭結耳的議論,但無處可走、又懾於老媽“淫威”的我,只能在那兒坐著。

上個世紀70年代,小學課程內容不多,加上我記憶力比較好,期中考試的時候,老媽給我也發了一套卷子,我居然能答個大半,成績在班上算中等偏上。如此一來,幾分欣喜的老媽覺得我可以正式讀書了,便好話說盡,讓校領導同意我就讀,班主任就是我老媽。我由蹭課者變成了正式學生,坐到前排位置上,正兒八經讀書了。

一年級讀下來,我的期末考試成績是班級第二。讀書於我,是比較輕鬆的事兒。我還有大把的時間東遊西晃,跟夥伴們打打鬧鬧,弄得一身稀髒,衣服褲子被扯爛、被穿洞,鞋子斷帶掉跟。氣急敗壞的老媽不想讓我輕鬆,在新學年開學時,一下子把我提溜到三年級。懵裡懵懂的我,就進了三年級教室。

起初,真有點兒吃力,語文還好,反正靠死記硬背,但數學就不行了。第一次考試,語文、數學成績分別是95、55分。不過那個年代的學習內容實在太少也太淺,老媽一督促,我的數學成績也漸漸跟上來了。一學年結束,我的成績又進入了班級前五名。看不得我玩耍的老媽不讓我消停,她督促我暑假預習四年級的課文。

就在這個假期,老媽調進了縣城。我進入縣城小學讀書。老媽再一次拎起我跳級,進入五年級。後來學習考試的情況,跟三年級時差不多,懵裡懵懂的我,跌跌撞撞地又慢慢跟上了。

在此期間,為了讓縣城小學同意收我,老媽改大了我的年齡。就這樣,我被她以特殊的方式催著長。

那個時候,只要一有空,老媽就要我讀書,要不就做家務,反正見不得我沒事兒酣玩。讀書當然比做家務輕鬆。除了小人書外,我捧起了老媽說讀起傷心的《紅樓夢》,我實在搞不懂她為什麼傷心,也想不明白黛玉為什麼要去葬花,花開過了,花瓣飄落到地上,不是每年都要看到的景象嗎?花第二年照常要開,用得著哭哭啼啼去葬嗎?這個問題老媽不耐煩回答我,只說多讀幾遍就會明白。還有王熙鳳頗有點兒顯擺地講起原料、配料與製作過程、讓劉姥姥咋舌的那個“茄鯗”,“鯗”字就讓我犯了難,初認以為是鱉,仔細一看又不是,況且在文中好像也說不通,翻了好幾本字典,才搞清楚。

進縣城讀書後,年齡小、個子小的我,在學校常被人欺負。有兩個男生,經常用怪腔怪調奚落我,編些諢名嘲笑我,更不幸的是:我還跟其中的一個同桌。他在課桌中間劃一道線,我只要稍一不慎越過了,就要承受他憤怒的目光和沉重的拳頭(後來,這傢伙竟然成了我的好友)。不過這些事情,老媽統統不曉,只知道我成績還可以,作文常被老師拿到課堂上念。

也是因為作文寫得還可以,我的人生增加了一則小故事:有次,老師把我一篇作文修改後,推薦我到縣委大禮堂去唸給幾百個觀眾聽。主持人在報了我所在學校和我的名字後,環顧四周,沒見到人,會場靜了幾秒,他很狐疑地原地轉圈,移開腳步,才看到被擋在他高大身影后面的我。他不由得笑起來,下面觀眾的笑聲更響。他趕緊調低麥克風,拉到我可以夠著。

老媽那樣做,出於什麼目的?她希望我以後成為怎樣的人?我一直沒弄明白,而且今生也無法從她那兒得到答案了——調到縣城沒多久,我那脾氣急、做事快、對我要求嚴格的老媽就永遠離開了我們。

記得還在鄉村小學時,有次經過學校辦公室,聽見裡面有人說“餘老師(指我老媽)太注重智育了。”

這麼多年過去,我一直是一個很平凡的人。若老媽泉下有靈,會不會失望和傷心?後來再讀《紅樓夢》,倒是知道老媽為什麼讀它要傷心了,也知道茄鯗這道菜八成是曹雪芹臆想出來的,人家照著做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因為有被催長的經歷,我對兒子,就多了幾分放任。我希望他長得慢一點兒,多享受一些童年。他小時沒人帶,兩歲多點兒我們就把他送進幼兒園,但讓他讀了兩個小班,接下來他跟大多數同學同齡,跟他們玩到一起,鬧到一塊兒。人生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完成的事兒,既不要滯後,也最好別超前。

人大學者研究發現,自“雙減”實施以來,青少年抑鬱症減少了78。6%,而家長的焦慮症增長了12。8%。焦慮來源於對孩子很高的期望與不確定的未來。我老媽要是一位當代家長,她的焦慮一定不壓於大多數人。她要是順順當當活到現在,看到上面那資料,也會有很多的感慨。

(重慶市作協會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