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評論1+1:英語學習和文化自信並不矛盾

  • 由 正觀新聞黃河評論 發表于 網頁遊戲
  • 2022-09-27
簡介要解決“100%學生學英語(外語),能用到的僅10%”這一問題,應推進錄取制度改革,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由高校自主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高考科目與成績要求

明顯的英文怎麼寫

不必簡單將英語視為“外來文化”

9月23日,教育部官網公佈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增強文化自信增加中國文化內容教學改革和降低英語教學比重的建議”的答覆。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中小學外語課時佔比低於語文等學科。具體而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規定,各科目課時比例為:語文20%-22%,數學13%-15%,體育與健康10%-11%,外語6%-8%。外語課時明顯低於語文、數學、體育等學科。

評論1+1:英語學習和文化自信並不矛盾

光明日報:英語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樑

語言不僅是符號組合的一套程式碼,更承載著一種文化和思維方式,不論是工具意義上的語言還是人文意義的語言,都不能簡單說其“沒用”。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或許是讓一些人產生“英語無用”判斷的重要前提。但回望中國改革開放歷程,英語正是那個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樑。在歷史敘事中,英語學習熱也總是與國際接軌、強調對外開放結伴出現,以至於其成為一種風向標式的存在。也因此,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何會因為“取消英語”論調的出現而緊張。尤其是,當全球化的願景不再被所有人所憧憬,我們更沒有理由放棄外語的必要學習,因為這也意味著放棄了另一種理解和描述現今世界的方式,意味著放棄更多與世界連線的機會與可能性。

南方都市報:英語學習與傳統知識並不衝突

英語學習與傳統文化知識學習並不會產生衝突,在教學設定中更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本質上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一個人無論是在國內發展還是在國外發展,學習好英語都非常有必要。畢竟知識沒有國界,對於那些國外最前沿的知識而言,學習者只有懂得外語,才能真正讀懂、把握第一手資料,進而透過深入學習為我所用。在這樣一個互聯互通的時代,英語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社交媒體上經常有取消英語考試的謠言,並將此舉視為文化自信的表現,足見對英語的狹隘認知尚有一定市場。什麼階段學習英語,考試的比重如何,這些問題都可以充分討論,亦可在不斷探索中逐漸調整最佳化,但不必簡單將英語視為“外來文化”。在強調傳統文化學習的同時,英語學習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

紅星新聞:中國走向世界需要一門交流的語言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9月20日,教育部召開發佈會,其中提到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80%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這些留學生學了英語或其他外語之後,難道影響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嚮往,對文化自信的堅定,對父母之邦的熱愛?這當然不可能,他們的舉動就已經說明一切。而這個例子更是說明了為什麼英語教育仍是必要的,要看到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和什麼樣的世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貿易伙伴,從2017年以來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同樣躋身居全球第二……這樣一個國家,英語學習為什麼必要已不用多言:中國人昂首挺胸地走向世界,怎麼可以沒有一門交流的語言?

北京青年報:解決英語教學問題可“對症下藥”

如果按總分排序錄取的招生錄取制度不變,不再把英語作為必考科目,隨之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英語被邊緣化,學校不再重視英語教學,這一問題在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學校會更嚴重。因此,根本的問題在於“教招考一體化”的考試、招生、教學體系。要解決“100%學生學英語(外語),能用到的僅10%”這一問題,應推進錄取制度改革,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由高校自主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高考科目與成績要求。有的專業對人才的英語水平要求高,則提出高的英語成績要求,不但要看筆試成績,還要進行面試;有的專業對英語的要求不高,則提出較低的英語成績要求,甚至不做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報考的學校、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選擇多學或者少學英語。

新京報:讓外語教學的效率和效能更好一點

從教育公平角度,我們也需要保障必要的外語教學時長。畢竟,哪怕純粹對學生個人來講,多掌握一門外語,也是有利於自身成長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這也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重視孩子外語學習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果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減少外語的普遍性教學,意味著將對社會不同群體帶來相應的不公平。因為,高收入家庭為了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就能夠在外語學習上加大投入;但對低收入家庭而言,要讓孩子獲得同樣的能力,則很可能意味著經濟負擔的增加。這也是在討論此類話題的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聲音認為,關於外語教學時長的問題,應該轉化為如何提升我國外語教學的效率和效能更好一點。這其實是公允之論。也就是說,在既定的教學時長內,讓學生的外語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而不是完全淪為“應試化”,變成“啞巴外語”,的確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