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簡介但很多人可能會說,魯迅批判的是曾經那個封建社會,批判的是封建社會害人不淺的禮教制度,可實際上,時代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社會的一些本質卻是不變的,是根深蒂固的

魯迅寫文章都有什麼特點

我們衡量一個作家作品的文學性,往往會從時間的角度去加以評判。

即便一本書寫得再好,在當時大賣,特別受歡迎,但如果幾年後,或者十幾年後,幾十年後,根本沒人去看,那麼我們就會認定這種書為暢銷書,文學性就要差很多。

倘若一本書即使在百年之後,依然有人去翻看,並且人們還能從中有所感悟和收穫,那麼我們則可以說這種書的文學性很高,這個作家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而說到有生命力的文學作品,就不得不提起魯迅的文章。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魯迅的很多文章距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但我們會發現,魯迅的文章根本不過時,而且其中的很多人物和故事即使在今天也都非常鮮活,栩栩如生。

下文,筆者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來解釋魯迅的文章即使在今天也不過時的原因。

一、懷疑與自我懷疑、批判與自我批判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呢?其實除了對傳統社會的深度剖析,揭示出了很多國民性的問題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魯迅的文章一直都處於一個

批判與自我批判、懷疑與自我懷疑

的狀態上。

拿小說《狂人日記》和《祝福》來說,

除了對他人的批判,文章中也有魯迅對自己的審視。

這種自我懷疑與自我批判的態度,在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中尤為明顯。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在小說《狂人日記》中,魯迅描述了一個人吃人的黑暗社會,並且嚴厲地抨擊、控訴了吃人的這種行為,但在最後,經過回憶和反思,魯迅發現自己曾在不經意間吃過自己親妹妹的肉,也和其他人一樣,是吃人的人。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這個意思其實就是說,人在在社會當中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環境的影響,雖然“我”不想吃人,非常厭惡吃人,

但不知不覺中,“我”也成了這個不良習俗的踐行者。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祝福》這篇文章當中,魯迅寫了封建社會制度下一個女性的悲慘命運,但除了對壓迫女性的傳統禮教的批判外,文章隱約中也有對“我”的批判。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對於祥林嫂的不幸,“我”只是一個冷冰冰的看客,在回答祥林嫂的問題時,沒有深思熟慮,隨口說了句“

也許有罷

”,讓祥林嫂相信了陰曹地府的事。

而祥林嫂恰恰是因為迷信,才導致的精神崩潰,最後鬱鬱而終。“我”的這句模稜兩可話,相當於把處在懸崖邊絕望的祥林嫂又推了一把,間接地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劇。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當然,文章中也有對祥林嫂的批判,因為她總愛嘮叨,總愛抱怨命運的不公。所以讀者也並不喜歡這個人物,包括阿Q和孔乙己,很多讀者都對他們呈現出強烈的厭惡感。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魯迅筆下的人物,或者說我們正是魯迅筆下的人物。所以批判他們,不就是在批判我們自己嗎?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而百年前的魯迅,也未必不知,自己刻畫筆下的人物,正是在刻畫自己。

所以魯迅的文章高階就高階在這裡,魯迅不僅懷疑別人也進行自我懷疑,批判別人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正是因為這樣,魯迅的文章才經得起推敲,才能夠流傳於世。

二、象徵與寫實的寫作手法

小說這種文學形式,非常避諱直言直語以及說教式的語言風格,所以在好的文學作品當中,都會運用到象徵這種寫作手法。而在魯迅的作品當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很多象徵。

《狂人日記》中的“

吃人

”,象徵了古代封建社會的禮教制度,同時,“吃人”也可以理解為精神上的吃人,魯迅後來的幾篇小說,也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創作。

小說《藥》當中的人血饅頭,則象徵著革命者的犧牲。

革命者為了群眾而犧牲,可愚昧的群眾卻對此全然不知,還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有的人甚至倒賣人血饅頭從中獲利。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除了象徵,魯迅文章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寫實。

寫實這種手法我們可以理解為如實的描寫或敘述,簡單說就是畫面感真實。而這種手法被魯迅運用到文章當中,又極大地

增強了文章內容的諷刺性與荒誕性。

《狂人日記》中的“我”,從行為特徵上來看,就是一個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其他人都是正常的,都是好人,這是寫實的描寫。

但讀懂這篇文章後我們知道,“我”哪裡是病人呢?圍在“我”周圍的,那群吃人的人才是病人呀。

所以說,

只有在寫實意義上,“我”是真的病了,那麼象徵意義上,這個社會才是真的病了。

而且“我”越是有病,越是能突出這個社會的病態。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在《阿Q正傳》當中,魯迅又透過寫實的寫作手法,將主人公阿Q身上的“

精神勝利法

”展現得淋漓盡致。

阿Q捱了別人的一頓毒打後,卻自欺欺人,認為那是兒子在打老子,就此在精神上反敗為勝。除此之外,阿Q還認為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因為狀元也是第一個,所以阿Q心理又平衡了。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三、魯迅文章中的柔情與悲憫性

魯迅之所以為魯迅,是因為他的文章當中,除了尖刻,還有一絲溫情。

如果總覽魯迅的諸篇小說,我們會發現,魯迅在字裡行間中,對於批判的人和事,也會有一份體諒和同理之心。無論是阿Q、祥林嫂還是孔乙己,魯迅在描述這些人物生平經歷的同時,隱隱中都包含了一絲悲憫。

狂人日記:魯迅小說全集

魯迅

歷史傳奇

免費閱讀

《狂人日記》整篇文章陰暗恐怖,令人窒息,但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卻寫道:

救救孩子

。四個大字如同一聲吶喊,在黑暗中燃起一把火炬,讓人在絕望之中看到一絲光亮,充滿感動。

這份柔情是給年輕人的,因為在魯迅的思想裡,他認為年輕人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年輕人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所以救國的本質,就是要救救孩子們。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在《父親的病》中,魯迅敘述了父親從生病到病故的經過,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庸醫給父親開的藥方:

要取蟋蟀一對,一公一母,還要是原配。

但在這篇文章當中,也不全都是對這種

巫醫不分

的愚昧思想的批判。

文章結尾,魯迅悔恨自己在父親臨終時對父親大聲呼喚,沒有給將死的父親以平靜。相較於單純的諷刺與批判,這段描寫卻格外打動人心。

正是這種柔情,讓魯迅的文章更加感人,同時,也正是這種柔情,讓魯迅的小說能夠更好的被人們誦讀流傳下去,因為在這番柔情當中,寄託著一份美好的希望。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魯迅的文章之所以不過時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幾點外,還有一點就是魯迅對中國社會的深度剖析與瞭解。

但很多人可能會說,魯迅批判的是曾經那個封建社會,批判的是封建社會害人不淺的禮教制度,可實際上,

時代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社會的一些本質卻是不變的,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這也是魯迅的文章能夠反映出當下很多社會問題的原因。

也就是說,魯迅的文章之所以不過時,是因為魯迅的文章

沒有時代的侷限性

,其中的道理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放到任何時代都適用。

由此可見,魯迅對中國社會看的之透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新青年文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