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簡介圖:水轟-5試飛試驗(中航工業資料圖)但在隨後的試飛過程中,水轟-5出現了飛行顫振問題,影響了飛機定型投產,在這種情況下,海航開始尋找其他的替代型號,在國產運-8的基礎上能過加裝搜尋雷達、慣導、聲吶浮標、偵察裝置,研製成了運-8X型海上巡邏

水上轟炸機裝給誰

文/六分儀1883

本月20日上午,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施首次水上試飛任務。AG600是我國首次按照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自主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飛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這標誌著我國在大飛機領域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突破。

我們在看到AG600專案穩步推進的同時,也不應忘記那些做出實踐探索的“前輩”機型。回溯中國自制水上飛機的歷史歷程,中國航空業研製出這一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走完了“引進、組裝、自研、自制”的全過程。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被稱之為“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水轟-5”水上飛機。透過介紹這型水上飛機可以管中窺豹整個中國航空工業對於水上飛機發展的嘗試與努力。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中國海軍裝備的水轟-5(圖源《簡氏防務年鑑》)

水轟-5(英文:Harbin SH-5 Maritime Bomber),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型水上反潛轟炸機,該機由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605所)設計、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製造(現全歸屬於中航工業集團),水轟-5最初計劃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尋反潛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但因實際雷達等硬體裝置遲遲不到位導致了水轟-5相對雞肋的服役歷程,這在下文會再介紹。

蘇聯的“饋贈”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全面學習蘇聯的大背景下,人民海軍提出了“飛、潛、快”的建設思路,相應的是中國從蘇聯引進了一批別-6/青-6水上反潛機(6架), 並在青島團島基地以這批水上飛機為基幹組建了水上飛機獨立第一大隊(後擴編為海軍航空兵獨立第3團),別-6/青-6飛機加入中國海軍戰鬥序列後先後完成了重大演習、海上巡邏等任務,並參加了新中國第一次海上閱兵式。也讓人民海軍第一次體會到了大型水上飛機的獨特優勢。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航空博物館展出的別-6/青-6水上反潛機(圖源:中國航空博物館資料圖)

但隨著時間的流失,海航逐漸發覺到別/青-6水上飛機效能上的侷限性,包括速度偏慢、缺乏專業搜、探潛裝置和武器,因此需要新的飛機來滿足水上飛機部隊裝備升級的要求,但當時中蘇關係已經分裂,我國已經無法從蘇聯引進新一代水上飛機,只有自己研製,為了填補裝備缺口。中國在1968年籌建水上飛機研究所(605所,後改名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與哈爾濱飛機制造廠(122廠)聯合研製新型水上飛機,即後來的水轟-5。而水轟-5型總設計師便是有中國水上飛機之父之稱的王洪章。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水轟-5型總設計師王洪章(中航工業資料圖)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PS-1反潛水上飛機(圖源《世界艦船》)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水轟-5這個專案非常緊迫,1968年605所還在組建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飛機設計。當年7月份開始方案論證以後,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上報中央。有觀點認為這與同時期1967年日本研製的PS-1反潛水上飛機首飛有關,在當時浮躁的社會氣氛下,潛在對手的刺激對專案的決策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中國海軍裝備的水轟-5(圖源《中國海軍》)

1970年哈爾濱飛機廠開始試製首批3架水轟-5,後來根據國家三線建設的需要,我國在湖北荊門建立了新的水上飛機制造廠,1976年由荊門飛機廠組裝的水轟-5型飛機02架在荊門漳河水庫試飛成功(也就是此次AG-600水上試飛的地點)。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水轟-5試飛試驗(中航工業資料圖)

但在隨後的試飛過程中,水轟-5出現了飛行顫振問題,影響了飛機定型投產,在這種情況下,海航開始尋找其他的替代型號,在國產運-8的基礎上能過加裝搜尋雷達、慣導、聲吶浮標、偵察裝置,研製成了運-8X型海上巡邏/反潛機,這樣就使得部隊對水轟-5的需要性就大為降低,以至於有關部門曾經考慮過放棄這個專案,但後來海軍和航空工業部門從發展水上飛行器的延續性出發,仍舊決定將水轟-5進行下去,1986年水轟-5最終透過設計定型,交付部隊,根據有關資料先後有4架飛機裝備海航獨立第3團,完成了海航水上飛機部隊裝備升級。

尷尬的裝備地位

雖然我們為水轟-5專門組建了一個水上飛行團。但是實際製造和服役的水轟-5飛機並不多。這主要是長期未開發出適宜於水上飛機的軍事用途。一般來說,水上飛機主要用於遠端反潛巡邏,不但航程長,對陸地機場的依賴小,可以靠水上艦艇補給燃油。

但是中國的反潛裝置長期落後,因而水轟-5可以說自服役以來一直無用武之地,因而製造量很小,也導致水上飛機研究所和水上飛行團長期以來都處於非常尷尬、備受冷落的局面。其最初與海軍潛艇部隊和快艇部隊的配合也大多存在於官媒的新聞宣傳照片之中,實際使用侷限很大。

水轟五!中國水上大飛機的起點

圖:海軍水轟-5與033級潛艇配合訓練(圖源《當代海軍》)

再加上相當一段時期中國也沒有研製空中預警雷達,水轟-5的實際用途只剩下海上目視巡邏,再就是救援和捜索。其訓練也一直停留在為飛而飛,僅僅是為了維持飛行人員、延續飛行經驗。簡單說,就是以人民海軍現行的裝備體系之中,水轟-5的地位可以說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永遠的“先驅”

雖然,水轟-5存在於我人民海軍現行的裝備體系之中,未免有“雞肋”之意,但這客觀上講是由於研製該機型所處的時代,我國航空工業的技術基礎和工業水平所導致的。該機型的機載裝置、反潛和反艦裝備效能落後使其作戰能力不如預期,甚至在很長時間內只能充當目視巡邏機使用。但其作為中國水上飛機發展史的起點的重要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不可否認的是,水轟-5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飛機之一,其確實具有大航程、超低空、全天候、大載荷等特點。該機型也為後續的AG600的騰飛做出了屬於它的“基石”貢獻。可以這樣講:AG600騰飛的背後便是老一代水轟-5的默默鋪墊。它們永遠是中國水上大飛機的“基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