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江西樂行心理|如何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親密連線?(下)

  • 由 江西樂行心理諮詢中心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3-01-03
簡介使用前瞻性養育方法的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及時的響應,而不是反應,這要求家長具有先見之明,計劃好自己該怎麼做

親密的含義是什麼

3.前瞻性。

我認為積極養育有兩層含義:一是趁早發現

問題的苗頭,而不要等它變得無法控制了再去解決;二是在面對

問題時,要設計一套解決方案。前瞻性養育意味著你要及時發現

剛剛出現的問題,比如,你觀察到學步幼兒同某個兄弟姐妹或玩

伴間產生了摩擦,這時你就要開始從中調解了;前瞻性養育還意

味著你要投入時間來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我們才能在需要

的時候施加影響,並保證孩子的身心需求得到滿足。使用前瞻性

養育方法的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及時的響應,而不是反應,

這要求家長具有先見之明,計劃好自己該怎麼做。

江西樂行心理|如何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親密連線?(下)

最近,你有沒有發現孩子身上有問題行為的苗頭呢?是

什麼問題行為?你為之做了哪些前瞻性準備?

之前你是否曾發現一些問題苗頭卻沒有處理?置之不顧

的結果如何?還有哪些更好的辦法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你有沒有每天安排時間陪孩子一會兒?你有沒有鼓勵和

支援孩子,陪孩子一起玩?如果有,具體是怎樣做的?在維繫親子關係方面,你還可以做些什麼?

有沒有一些行為和反應是你想要改變的?寫下這些問題

行為,並設計一個行動計劃,好在這些問題行為出現時做出積

極的響應。

4.共情。

共情是一把鑰匙,它可以在孩子沮喪時開啟他

的大腦,讓你把道理放進去。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不良行為

的糾正是一個重要部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透過共

情來開啟孩子的心扉,讓他願意聆聽你的建議和指示。共情是

指家長理解孩子的需求,在不打破我們設定的規則的前提下與

孩子互動,讓孩子感覺自己能被人理解了。

共情是一種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要

求家長以孩子的視角,識別孩子的感受,並感同身受。共情具

有撫慰和治癒的功效;共情讓家長和孩子更深地連線在一起。

當孩子為了要吃到糖而大發脾氣時,你可以不給他糖吃,

但你必須理解糖在當下對他來說有多重要,理解他得不到糖的

感受是怎樣的。一旦你理解了他的感受,你的處理方式會更溫

柔,處理結果也會更好。你需要改進共情能力嗎?可以試試下

面這兩種練習方法。

身體轉換。想象

一投入地想象一

如果你突然和孩

子交換了身體。你會怎樣應對?你會有怎樣的感覺?

你會如何看待自己(作為孩子),又如何看待父母(原

本的你

?你的日常起居是愉快的、舒適的,還是混

亂的、沮喪的?你覺得父母的訓育方法是好是壞?

努力傾聽。問一問你的伴侶,他

/

她現在好不好。不要

相信對方的簡略回答,比如

挺好的

”“

還行吧

。他

/

她究竟好不好呢?你要努力傾聽他

/

她,但不要做出判斷。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年齡,問他相同的

問題。讓你的朋友或伴侶講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在傾聽

的同時,你可以想象一下故事中的場景,就像你當時也在

場一樣,你看著整個情節發生,你會有何感覺?

5.積極訓育。

拋棄隔離和懲罰的舊方法,選擇教訓和解決

問題的新方法,讓孩子既有尊嚴,又能積極地自我認知,這就是

積極育兒的關鍵。積極訓育主要有以下

3

個步驟:

步驟一:

評估需求。家長應該理解的是,一切行為都是

孩子內心狀態的體現。因此,問題行為向我們傳達的訊息是,

孩子在他的世界裡遇到了某些麻煩。孩子內心潛在的需求沒有

得到滿足往往會透過不良行為表現出來,只要家長對這些不

良行為進行評估並妥善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通常就會消失。

當然,在面對不會說話的孩子時,對需求做出正確評估並不容

易。但是,將孩子的不良行為看成是需要幫助的訊號,而不是

故意反抗的舉動,會讓你在迴應時更溫柔。

有時,不良行為暗示著孩子需要新的邊界。比如你發現,

最近你家小孩在沙發上蹦跳得很起勁,但是,你並不允許有人

在沙發上蹦跳,此時你所需要的就是設定

禁止在沙發上則

的邊界,同時,還需要有一個出口,讓他可以用一希你可

以接受的方式來滿足他玩要和跳躍的需求。有時,不良行為

示著孩子需要學習新的技能。打人的孩子需要學習新的技能,來管理自己的挫折感和憤怒,你可以教給孩子某些技能,並幫助他

加以練習。但首先你應當思考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步驟二:

讓你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不守紀律的父母是

無法有效地用紀律約束孩子的。因此,在你開始處理手頭的問

題之前,你應當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並運用認知功能做出回

應。當你自己冷靜下來時,你才能有效地安撫孩子。只有這樣,

你和孩子才能找到一個理性的、有效的解決方案。

積極隔離

是一種能讓孩子的大腦冷靜下來的有效方

式,因為它能讓你與孩子建立連線,比如閱讀和繪畫就是帶

有安撫作用的練習。這種方式能讓心煩意亂或行為不當的孩

子開始親近你,同時你還能教孩子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如何冷

靜下來進行思考。你可以在你的積極隔離區放置舒適的枕頭、

繪本、畫板或減壓球,任何能夠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東西都可

以。但這些並不是對孩子問題行為的獎勵,而是必要的安排措

施。等到你和孩子都冷靜下來了,再進行下一步。

有些孩子可能會抗拒積極隔離而更願意獨處,如果獨處能讓他們冷靜下來,也是可以的。我們不能強迫孩子與我們分

離,如果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我們應當尊重,並給他足夠的

空間。

步驟三:

教導和解決問題。對

4

歲以下的孩子,我們不

能期待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

4

歲以前,他們負責解

決問題的大腦區域遠遠沒有發育完全。因此對這些孩子來說,只要

讓他們遠離造成問題的情境或移除導致問題的物品,就足以保持邊界

了。此外,教給他們一些可以採取的替代行為也是有幫助的,比如

不允許你在房間裡扔球,但是你可以去院子裡扔

”“

我不允許你打人,

但是你可以用躁腳來發洩憤怒

等孩子長到

4~6

歲時,你便可以教他如何解決問題了。你可

以從這幾個問題開始問:

你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麼?

”“

這件

事帶給你什麼感覺?

”“

這件事對其他人有什麼影響?

”“

次再發生這種事的時候,你能做什麼?

”“

你打算怎麼解決這

個問題?

反思一下,你目前使用的教養方法是什麼?它們的原理是什麼?在使用這些教養方法後,你是否感覺失去了與孩子的情感連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