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簡介(二)飢餓的體驗也許有人會說,你都沒經過饑荒的人,有什麼資格談飢餓

憶苦思甜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有位好友旅居美國多年,昨天和她聊起美國國內的一些情況,以及美股熔斷,她很有感慨地說,當初去國外,以為自己上了一趟高速列車;其實回頭一看,自己當初走下的那輛列車,以更快的速度駛向目的地了。

我笑說,後悔嗎?

她說,人生沒有如果,自己當初既然決定這麼做,就得承受一切代價。

我說,我們這一輩人,大抵是看《北京人在紐約》長大的,當然,大多數人也許只看過電視劇,沒看過原著。其實,曹桂林寫的是一個三部曲,最後王起明回國創業了,你看吧,你們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

她笑稱,看來多讀些書還是有必要的。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和她聊完之後,我在思索,國內有哪些變化讓我們自己乘坐的這輛列車在飛速發展呢?

是有必要和現在的年輕人說一下我們的過去了。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一)

物質的變化

這個的確有些老生常談,但必須得說一說。也許有人會說,你這個80後,你有過苦日子嗎?你有什麼資格懷舊?

是的,我承認自己是沒過過那種所謂的“苦日子”,但我的這種“苦日子”,說出來也許也有些代表性。

上小學時,那時候全市所有的小學中午都是不提供飯的,偏偏在我讀五年級時,因為父母單位分房搬過一次家。

新家離小學有公交三站路的距離。現在看來,三站路的確是不遠,但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有些偏遠的,何況那時候的公交車還擠的很,超級擁擠的那種。

中午學校管理嚴格,不能逗留教室,那時候又沒有肯德基麥當勞,一般的小吃店裡那麼嘈雜,根本不適合溫習功課。

就在煩惱之時,由於學校門口附近的街道拆遷,面臨和我一樣問題的學生不少,於是學校和居委會聯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午餐。

那時提供的飯還不像現在,但在那個年代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最讓我接受不了的是——米飯不是大米,而是雜糧米。

我曾經問過單位的90後,你們吃過糧雜米嗎?都搖頭。

我遍尋不著,正好保潔阿姨來打掃,我趕緊問阿姨,你記得雜糧米嗎?

阿姨說當然記得。

好吃嗎?

當然不好吃。

我就說了小學時學校供飯的事。

阿姨說,那當然了,大米又不出飯,雜糧米出飯。

阿姨的意思,就是說同樣一罐米,雜糧米煮出來的飯比大米多的多。

我說雜糧米那麼硬,好在我沒胃病,否則真難以消化。

阿姨說,現在的孩子大概以為米飯就只是大米,那當然大米好吃了。大米多軟,雜糧米硌牙。

回想過去,我簡直不知那個年代胃不好的人是如何撐過來的。

我媽經常說,有雜糧米吃不錯了,你還吃過麵疙瘩裡夾雜著胡蘿蔔的?你還以胡蘿蔔當主食的?天天吃,頓頓吃,吃到你看到胡蘿蔔就沒胃口,但是再沒胃口也得吃啊。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不要說一個年代的人不同,比我小一些的九零後對此都沒體會。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的糧食都不好吃,我爸說是二十年前的。那時買糧只能去糧站,沒有私人的。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剛上小學時,同學喊我去買果子。南方人說的果子,就是一種面炸的食物,外面蘸糖吃。

我們步行到糧站去買,因為當時很少有私人店鋪,我們就只能步行去較遠的糧站購買。除了錢,還要帶糧票。

糧站門口放著白糖。買好果子之後,同學就不停地去蘸白糖,大概有幾分鐘之久。我覺得此舉有些丟人,就想拉她走,她說幹嘛,我花了錢的。她這話的時候,一點都沒停下她的動作。我只好無奈地站在旁邊,雖然我也想這麼做,可我終究拉不下臉。

趁著大人不注意,她迅速抓把一把白糖,放到自己嘴裡。

我心想你連白糖都偷吃,一邊驚慌失措一邊迅速打量周圍,好在大人們都在忙自己的事,沒人注意這事,也沒人說我們。

我趕緊不容分說地把她拉走了,她還一邊憤憤不平地說你拽我幹嘛。

現在的孩子,估計連糖果送到嘴裡都不吃,孰不知我們那時居然還幹過偷白糖的事。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90後對於國貨的感情,大抵是超過我們80後的。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是:洋貨是好的。比如日本的電器、日本的漫畫等,都是極好的東西。

這也造成了99年我在買人生第一部手機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日貨。我的第一部手機是日本的三菱小菲,花了1700元。

曾幾何時,日本手機已經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我從十幾年前開始就用國產手機了。

從國產手機開始,我就覺得原來國貨一點也不比洋貨的質量差,甚至是更好。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國人大抵有個皇帝夢,可是有多少人捫心自問,單憑當下的物質條件,我們比古代的任何一個皇帝活的都要好。

大家這次過了一個終身難忘的新年,被困在家裡的新年,很多人在朋友圈調侃:終於知道被打入冷宮是啥滋味了。

依我看,說這話的人,大抵是不知道冷宮到底是啥滋味的。

一直以為活得不通透的人,大抵也有活得不通透的樂趣,現在明白,無知的人原來也有無知的痛苦。

(二)

飢餓的體驗

也許有人會說,你都沒經過饑荒的人,有什麼資格談飢餓?

是的,我是沒經歷過饑荒,可是我有過飢餓的體驗,因為——我減過肥。

也許有人又要說,你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我得承認,減肥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個人選擇。你當然可以選擇減,也可以選擇不減,我當然沒到不得不減的程度,可我也不想承受因為胖而被人歧視的滋味。

我曾經最胖的時候130斤,最瘦的時候96斤,也就是說,我減掉了34斤的體重,今天說這些不是炫耀,而是說——對於飢餓,我真的有很深的體驗。

雖然沒因為捱餓暈倒過,低血糖有過,全身微微出汗,疲乏到都不想說話。

現代生活物質富裕,即使選擇減肥,也可以隨時停止。減肥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如果真的鬧饑荒,真的太慘了。

凡是上年紀的人,都對那個年代印象深刻。以前凡是年歲大的老師上課時,都喜歡提那段往事。我當時就心想,老生常談,等我上了年紀可不要和小孩子說這些。

結果我還不老,就已經和90後在談雜糧米的事,可見我也逃不脫老生常談這一規律。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現在的我們,早已從吃飽變成了吃好,談營養已經談了很多年了。

(三)

觀念的變化

80後的我,對於留洋出國,大抵是羨慕的份。

隨著工作多年,我發現同事之間海歸的也越來越多,留學似乎成了一件比較普遍的事。

按照我的觀點,既然出去了,幹嘛要回來。當然,跟同事接觸之後才發現,每個人回來都有回來的理由。但留過洋的人,大抵和我說了同樣一個觀點:國外沒你想象的那麼好。

這次因為歸國華人要求免費治療的事,大家都在討論。

和好友聊起這件事,她對此也頗為憤慨,她認為少部分人的言行舉止,傷害的是在海外的多數華人。我問她,現在外國人對你們的態度好些了嗎?她說,當然,比原先的好多了。

這些年,我們對於留洋觀念的改變,外國對於我們的觀念改變,其實都隨著祖國地位的變化而變化。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前幾天我寫過,對於義大利,我媽的第一個想法是安東尼奧尼。這真是一個帶有時代烙印的回答。

如果要問一個年輕人,大抵他會說義大利讓他聯想起了意甲聯賽,讓他聯想起了西西里島,讓他想起羅馬帝國等,多半不會說出安東尼奧尼。

而我媽這代人對於義大利的首要印象,就是安東尼奧尼的《中國》。沒看過這部記錄片的我媽,聽別人說這部片子把國內拍的很不好,因此她也一直拒絕觀看,並對此表示頗為憤慨。

我之前也頗為憤慨,但還是將信將疑地覺得,也許人家是想表現一個真實的中國。

出於想了解過去那段歷史,我把這部記錄片看完了,我覺得很好,這是一段非常珍貴的影像。雖然我沒經歷過七十年代,但我童年時對於八十年代的記憶,隨著這部記錄片還原了,最大的感觸就是:誰能想到我們這些年的變化這麼快呢?當初的安東尼奧尼不會想到,大部分的國人也不會想到,就算我們今天回頭來看,也會覺得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真好。

而國人的看法,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就像當年我媽,覺得一個外國人來拍國人晾曬衣物,是一件恥辱的事;我現在就覺得我媽這觀點怎就那麼不可思議,這是你們的自卑心理作祟吧?

也許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媽這一輩的,現在的年輕人也是怎麼看我們的。現在的年輕人,可比我們當年自信多了,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他們成長的年代,也是國家飛速發展的年代,因此他們的觀念裡,比我們更加自信也更加自豪。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遙想八十年代末,因為當時太小,記不太清了,應該是1988年或者1989年,童年的我看到親戚有一部磚頭一樣的“大哥大”,頗為羨慕,覺得此生我也有一部也好了。那個時候的“大哥大”簡直天價,凡人望塵莫及。

誰曾想,十年之後的1999年,我就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機三菱小菲,輕巧便捷,比當初的“大哥大”不知道好了多少倍。2006年開始,我就開始用國產手機,至今沒用過國外品牌,國產的一點都不比國外的差,甚至質量更好。

一個80後的憶苦思甜之路

曾幾何時,我們童年時不敢想的那些家電,比如童年時喜歡玩的小霸王遊戲機,還有行動式手掌遊戲機,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孩子見過,也許現在的孩子會嘲笑我們當年玩遊戲的“簡陋”;童年時羨慕鄰居家的彩電,可是現在的彩電比當初輕巧了很多倍,螢幕也寬了很多倍;童年時羨慕的空調,現在家家都有;童年時吃過的親友從國外帶回來的德國軟糖(因為實在太美味,惦記了很多年),十幾年前在國內的超市裡就已經隨處可見了……生活是肉眼可見的好,所以才會有太多留洋的人又回到了國內。

珍惜當下的一切,不忘記過去的艱難,爭取未來有更好的進步,是為感恩。而感恩,也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