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你知道普通維生素D和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的區別嗎?

簡介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並不是營養素,而是藥物,不能代替陽光或普通維生素D的作用,只有堅持曬太陽或攝入普通維生素D才能維持體內正常的維生素D的營養水平(25OHD的水平),並且由於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還能促進細胞內的25OHD

古維生素有副作用嗎

搜狐網

02-28 18:00

如何判斷維生素D充足、不足或缺乏?

維生素D在面板組織內合成或被攝入後,與血液中的維生素D結合蛋白結合後被運輸到肝臟,在肝臟中被轉變為25-羥維生素d(25OHD),其轉變過程幾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且25OHD在人體血液迴圈中停留較久,因此,血清中的25OHD濃度是用來判斷人體維生素D營養狀態的主要依據,它可以反映出人體面板製造的維生素D和攝入的維生素D的狀態。而血清中的1,25-雙羥維生素d[1,25(OH)2D]的合成嚴格受到調控,濃度相對穩定,且在血液迴圈中停留時間較短,不能作為判斷維生素D營養狀態的依據。維生素D營養狀態的判斷標準如下:

(1)維生素D缺乏:血清中25OHD濃度小於20 ng/ml(50 nmol/L)。

(2)維生素D不足:血清中25OHD濃度為20~30 ng/ml(50~75 nmol/L)。

(3)維生素D充足:血清中25OHD濃度大於30 ng/ml(75 nmol/L)。

(4)維生素d中毒:血清中25OHD濃度往往大於150 ng/ml(375 nmol/L)。

因為目前所能測定的血清25OHD水平為總的25OHD水平,並非遊離的25OHD水平,而真正起作用的是遊離的25OHD,因此,在測定血清25OHD水平時需綜合考慮患者肝功能、白蛋白水平、有無腎臟丟失蛋白、是否懷孕或使用雌激素等因素,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體內遊離的25OHD水平。

維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維生素D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除攝取的維生素D補充劑外,維生素D2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性的食物,比如經紫外線照射的蘑菇就是維生素D2含量較為豐富的植物性食物,而維生素D3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多脂肪的野生海魚,這種魚類包括野生三文魚、鱈魚、沙丁魚、鯖魚、金槍魚等。由於富含維生素D2或維生素D3食物種類很少,維生素D主要來源是機體面板內合成的維生素D3,面板組織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維生素D3原,後者在面板溫度作用下生成維生素D3。為了能使面板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3,應選擇夏季陽光充足時上午10點至下午2點之間曬太陽,不採取任何防曬措施(包括防曬霜或打傘),四肢暴露,不隔玻璃,接受陽光直射15~30min即可滿足1~2天維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而在陽光不足的地區或季節、長期處於室內環境的群體,則需要透過補充普通維生素D來滿足維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

(1)根據2011年美國醫學研究所的建議:

1)不足一歲的嬰兒每天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為400 國際單位(IU)。

2)大於1歲的幼兒、兒童及小於70歲的成人每天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為600 IU。

3)大於70歲的老年人每天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為800 IU。

(2)根據美國內分泌學會的臨床實踐指南的建議:

1)不足一歲的嬰兒每天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為400~1000 IU。

2)一歲以上的幼兒及兒童每天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為600~1000 IU。

3)19歲及大於19歲的成年人每天應攝入維生素D的劑量為1500~2000 IU。

上述建議中提到的維生素D是指普通維生素D,並非活性維生素D。不同學術組織對維生素D補充量,尚未達成共識,可參考以上兩組建議中的一組補充維生素D,但更應該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評估維生素D的缺乏程度,給予恰當的維生素D補充劑量。

什麼是活性維生素D和

活性維生素D類似物?

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統稱為維生素D)被吸收入血後與一種稱為維生素D結合蛋白的載體結合,隨後被運輸到肝臟。在肝臟,維生素D經25-羥化酶催化下轉變為25OHD,進入血液迴圈後同樣與維生素D結合蛋白結合,隨後被運輸到腎臟,在腎臟1α-羥化酶催化下生成具有激素活性的代謝產物1,25(OH)2D,這就是活性維生素D,又稱為骨化三醇[1,25(OH)2D],骨化三醇進入血液迴圈後,又同樣與維生素D結合蛋白結合,並隨血液迴圈達到各組織器官,如小腸、骨骼及腎臟等等,分別與這些器官內組織細胞中的維生素D受體結合後發揮其生物效應。而阿法骨化醇[1α(OH)D3]是維生素D經過1α-羥化酶羥基化後的產物,在體記憶體在量極少。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均可透過人工來合成,作為藥物使用,不能作為營養素來補充。骨化三醇進入體內後不需活化就可以直接起作用,而阿法骨化醇進入體內後需要經過肝臟的25-羥化酶活化後才能變成具有活性的骨化三醇,然後再起作用,只要患者沒有嚴重的肝功能不全,阿法骨化醇在體內的活化就不會有問題。兩者相比,因為骨化三醇不需活化,所以起效快,但作用時間相對較短,而阿法骨化醇需進一步活化,所以起效較慢,但作用時間相對較長。由於這兩種藥進入體內後都不需要經腎臟的1α-羥化酶活化,所以適用於1α-羥化酶水平下降的人群,包括老年人。

治療骨質疏鬆需要多大劑量的

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

骨化三醇為活性維生素D,阿法骨化醇為活性維生素D的類似物,兩者都稱為維生素D的衍生物或代謝物,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均已被中國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批准為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研究表明,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對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險,進而降低骨折風險。

骨化三醇口服後在小腸內很快被吸收,部分可直接進入小腸壁細胞內起作用,因此促進腸鈣吸收的作用較強且快,而進入血液迴圈的部分也可到達腸壁細胞或其他組織的細胞直接起作用,主要不良反應為高血鈣和高尿鈣,治療骨質疏鬆的用量為每次0。25 μg,每天2次。

阿法骨化醇進入人體後,不能直接進入小腸黏膜細胞內起作用,必須經過肝臟的羥化轉變為骨化三醇才能起作用,所以促進腸鈣吸收的作用較骨化三醇稍弱且緩慢,也有高血鈣和高尿鈣的不良反應,但與骨化三醇相比,阿法骨化醇引起高血鈣和高尿鈣的發生率相對較低。治療骨質疏鬆的用量為每次0。5~1。0 μg,每天1次。

為了減少高鈣血癥的發生機會,服用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時,應避免服用大劑量的鈣劑,包括食物中的鈣在內(元素鈣大約400~500 mg),每天鈣攝入總元素鈣不應超過1000 mg,也就是說,每天額外補充元素鈣不要超過500~600 mg,使用期間應注意監測血鈣和尿鈣水平,如發現血鈣或尿鈣升高,則需減少鈣劑的攝入量。也有人建議在用這兩種藥物時,不額外補充鈣劑。這兩種藥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如果與治療骨質疏鬆的雙膦酸鹽類藥物合用時,可增強雙膦酸鹽的抗骨質疏鬆療效,並且能降低高血鈣和高尿鈣的副作用。

哪些情況下使用活性維生素D

或其類似物更適合?

普通維生素D在體內需要經過肝25-羥化酶和腎臟1α-羥化酶兩步羥化,才能轉化為具有高活性的維生素D。因此,普通維生素D其實是原料,只是作為一種營養素,用於維生素D缺乏及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基本健康補充劑,而不是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骨質疏鬆症患者多為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的1α-羥化能力下降,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產生減少,維生素D受體的敏感性也下降,患者雖常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但補充的維生素D不能發揮最大的效應。活性維生素D(骨化三醇)或其類似物(阿法骨化醇)無需經過腎臟轉化,可以直接彌補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不足。因此,對於老年人,在補充普通維生素D以維持正常的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同時,可以給予適量的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除此之外,在某些其他病理情況下,如腎臟損害、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產生過多、甲狀旁腺激素產生過少,糖皮質激素產生過多或使用糖皮質激素,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產生減少,有必要給予活性維生素D,這些疾病需要經過醫生檢查後才能確定是否存在。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並不是營養素,而是藥物,不能代替陽光或普通維生素D的作用,只有堅持曬太陽或攝入普通維生素D才能維持體內正常的維生素D的營養水平(25OHD的水平),並且由於活性維生素D或其類似物還能促進細胞內的25OHD的降解。因此,使用活性維生素D的人群也要像普通人群一樣堅持曬太陽或補充普通維生素D,以維持正常的25OHD的水平,也就是說要維持正常的維生素D的營養狀態,只有在維持正常營養狀態的基礎上使用藥物,才能治好疾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