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 由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2-04-14
簡介陳朝軍攝無線電中山大道江漢路口原來有家武漢市無線電商店(此地原址為大名鼎鼎的怡園,1929年武漢公共汽車曾短暫行駛的2路車,從江漢路老圃發車,第一站就是怡園),是男士包括我們這些小男生經常光顧的商店,特別是星期天的上午,商店賣半導體收音機的

無線電配件哪裡有賣的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中山大道江漢路口。

讀初中時,我家住在後花樓(花樓街)篤安裡對面,早上天還未亮,家住苗家碼頭的肖同學、雙陸裡的李同學,到我家樓下喊我一起去上學,經過民生路,左拐到中山大道,在福慶和隔壁的國光服裝廠叫上住二樓的陶同學,走過前進一路,一起步行到位於自治街的武漢市雙洞門中學。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經過中山大道。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前進一路民主一街轉角處二樓原為鶴陽茶館,一樓鶴陽副食店。

茶館

“水光山色座中招,瓷器精工用淡描。茶葉多兼瓜子大,沿河館比後湖高。”“無數茶坊列市闤,早晨開店夜深關。粗茶莫怪人爭嗑,半是絲絃半局班。”清葉調元這兩首竹枝詞都是寫的漢口茶館,可見其之繁盛。

喝茶曾是很多漢口市民生活的縮影,在我的童年記憶裡有,前進一路一棟兩層建於20年代磚混結構的紅瓦樓房,臨街二樓有現在已不多見的木結構的內涼臺,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還是一座茶館——鶴陽茶館,歷經八十多年仍儲存完好,它的樓下計劃經濟時代是鶴陽副食店。與鶴陽茶館相距200米的漢南春茶館,解放後已不再是茶館,被湖北省新生公司代替,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1935年的照片為漢南春茶樓留下了記憶。

漢南春茶樓位於中山大道前進一路口,系本地洪幫大爺朱燮卿創辦,3層混合結構,營業面積500餘平方米,內設茶椅100多張,雅座80個,附有理髮室、小賣部,夏天開放露天平臺,為漢口頗負盛名的“清水”茶館。解放後茶館停業,房屋由湖北省新生公司使用。此樓並未拆除重建,只是在原樓上加蓋了2層,立面變了。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1935年,六渡橋前進一路口漢南春茶樓。

上世紀50年代,我家住在民意一路的大陸裡,經常從鶴陽茶館的樓下走過,聽得見樓上的鑼鼓聲,抬頭看得見化了妝的演員,那時斷時續的楚戲悲腔在夜幕飄蕩。漢口茶館“清水”——只喝茶,不打牌、不唱戲,和“渾水”——則是唱戲、說書、打皮影戲,乃至打牌賭博皆可,按照分類,鶴陽茶館當是“渾水”茶館。

茶館業曾經輝煌。宣統元年(1909),漢口的茶館多達250家,佔武漢三鎮茶館的60%。至1933年竟增至1373家,從業人員4千餘。中山路沿線著名的茶館有滿春茶園、生成裡口的味春茶館、民生路口的話雅茶樓、永安市場的漢天春茶樓、江漢路上的洞天居茶樓等等。

如今這些著名和不著名的茶館都已不存,連遺址也找不到幾個。前進一路鶴陽茶館與被改頭換面的漢南春茶樓舊址,還留有當年餘韻,就不能作為標本保留一個?萬里茶道,一帶一路,其實茶葉外銷只是一小部分,還是中國人為消費主體,曾經的1300多家茶館,光漢口人一天要消費多少茶葉?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六渡橋,左為湖北省新生公司(漢南春茶樓舊址),右為中南旅社。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中國國貨銀行,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立面三段式構圖,中間兩根愛奧尼克柱,上簷口有雕飾平緩的山牆中立旗杆礎,基座半圓拱券,典雅高貴。

中國國貨銀行與當鋪

當鋪,解放後取締了,叫寄售商店的如中山大道上的原利民、江漢寄售商店其實是當鋪的延續。

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一棟歐式建築,現在是一家婚紗店,2016年中山大道整修露出了它原來的面目,“中國國貨銀行”,很多人不知道這裡曾經是民國時期的四小行(中國國貨銀行、中國實業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四明銀行)之一。60年代雖不是銀行,但仍從事與金融有關的業務,掛著湖北省人民銀行的牌子,網友李肇文撰文說是省銀行的抵押處,抵押貸款,實際上就是當鋪業務,少年的我就進去過幾次,至今難忘。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1937年,倫敦街頭。

1962年,我讀小學五年級。一天上午,母親用被單將父親的呢子大衣打包,帶著我從花樓街步行到中山大道南京路口這家掛著湖北省人民銀行牌子的大樓,門外排著長隊,我們跟在隊伍的後面。輪到我們時,隔著櫃檯,母親將大衣遞進去,工作人員開啟大衣仔細翻看後,確定可以典當10元人民幣,大衣收進去,10元遞出來。母親帶我去的目的,就是下次典當由我去完成,母親要上班,抽不出時間,且典當的業務只是在規定的時間才開展,不是每個工作日都能去典當。

後來,每次典當都是我一人獨自前往。我那時身高還不到1米4,勉強能夠著櫃檯。記得排隊的人都沉默寡言,默默的跟著隊伍前進,這長長的隊伍中夾雜著一個少年。

1937年,父親穿著這件呢子大衣曾步行在倫敦街頭,一記者曾為他拍了一張照片,也是父親最喜歡的照片,照片仍在;父親的呢子大衣至今也儲存在家中那口大樟木箱子裡。父親哪裡會想到,他的呢子大衣後來會幾進幾齣當鋪。也是在那時,父親將他從國外帶回來的一本厚厚的《韋氏大詞典》,忍痛割愛,換了20元錢補貼家用,心疼了好長時間。解放後,似乎沒有了當鋪,當鋪是舊社會才有的,新社會不需要當鋪。所以,這棟樓裡雖然開展當鋪的業務,但當時並不叫當鋪——美其名曰抵押處,換湯不換藥。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1989年,江漢路。陳朝軍攝

無線電

中山大道江漢路口原來有家武漢市無線電商店(此地原址為大名鼎鼎的怡園,1929年武漢公共汽車曾短暫行駛的2路車,從江漢路老圃發車,第一站就是怡園),是男士包括我們這些小男生經常光顧的商店,特別是星期天的上午,商店賣半導體收音機的重要零件——處理品的三極體,鐵柵子外擠滿排隊購買的顧客。這些處理的三極體價格便宜幾角錢一隻,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特別是荷包裡沒啥錢的學生伢自裝半導體收音機的首選。

我第一次接觸無線電是在方正裡1號3樓(方正裡的房子多為二層樓)母親的一個朋友家,他家在屋頂的瓦上用竹篙子豎了一根天線接到家中,一根銅絲與水管連線就是地線,天線、地線、活動礦石、耳機,這幾樣東西連線起來就可以聽到電臺的播音了,通常接收到是訊號最強的電臺,發射天線在古田三路的湖北人民廣播電臺,其次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武漢人民廣播電臺偶爾能夠聽到,有時幾個電臺的聲音在裡面“打架”,串臺了。

那時,有電子管收音機的人家很少,常稱為“x燈收音機”,體積大;半導體收音機剛剛問世,小巧玲瓏便於攜帶,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一臺,一般人家都買不起;自己裝,是很多愛好者的選擇。我那時從裝礦石收音機起步、自己繞線川、裝可變電容,就可以分臺,中央、湖北、武漢,可以聽到三個臺的節目。

上初中後,水平提高了,裝四管來複式半導體收音機,也就到此止步,攢的幾個零用錢都花在這個業餘愛好上了。星期天上午到無線電商店買二極體、三極體、喇叭、小變壓器、磁棒、線川等配件,在民眾樂園對面的永安市場買電阻、電容、鉚釘、膠板;自己釘木盒,從同學處借來手搖鑽鑽孔、裝鉚釘、焊接。無線電收音機從一個人戴耳機聽到全家人都從喇叭裡聽到廣播。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武漢淪陷後的中山路。

1968年下放麻城,我把自制的收音機帶去了。插隊的灣子看不到報紙,收音機是接收外面資訊的唯一渠道。70年代公社廣播才進入農民家,一根線(另一端接地)、一個喇叭,早、中、晚定時播。這四管半導體收音機在漢口只能收中央、湖北、武漢3個臺,到農村可以聽到世界的聲音了,那時統稱為“敵臺”,不準偷聽的“敵臺”有,“自由中國之聲”“美國之音”“莫斯科廣播電臺”,不是刻意收聽,到夜晚它自己會串進來,大家還不敢聽,發現後趕忙換臺,擔心別人聽到了去“告密”——那時,還不用告密這個詞、去彙報,那可是“吃不完兜著走”的麻煩事。

有一年冬天修水利,早上公社主任訓話,工地上的廣播播當天的新聞與報紙摘要,不知怎麼串了臺,變成了“美國之音”,知識青年面面相覷,農民並不知情,在大庭廣眾之下,我有了這唯一的一次聽“敵臺”的經歷。

如今,無線電商店賣時尚運動用品,路過時常想起往日排隊的情景。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怡園 1903年,由華俄道勝銀行買辦江壽春集資建造。原名群仙茶園,位於漢口歆生路(今江漢路)路口。園內建築富麗堂皇,遠勝其他茶園。曾以演出女子京劇為主,當時聘有上海王家女子京劇班等演出。當時名震一時的坤角,有王克琴、恩曉峰、張文豔、碧天霞等。民國十一年冬, 孟小冬到漢口怡園登臺演出, 由仇月祥領班,請孫佐臣操琴。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1920年代怡園節目單。

打撈江城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散落在中山大道的記憶 茶館當鋪無線電

1958年9月20日,武漢1路電車開通。

編輯人文武漢 :田聯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