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標簽這首詞

詩詞欣賞:《點絳唇·呈洛濱筠溪二老》——張元幹怨恨鴻雁不傳書

詩詞欣賞:《點絳唇·呈洛濱筠溪二老》——張元幹怨恨鴻雁不傳書

張元幹並沒有屈服,出獄後繼續以曠達之筆寫其無所畏懼之懷,反對議和賣國,這首詞《點絳唇·呈洛濱筠溪二老》就抒發了作者對中原不能收回的仇恨之情...

醉酒的王國維於月光下寫首詞,悽美中帶著霸氣,國學大師名不虛傳

醉酒的王國維於月光下寫首詞,悽美中帶著霸氣,國學大師名不虛傳

但事實上,除了這首詞,王國維的其它作品水平也不低,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鷓鴣天》...

丘處機專門寫詞讚美小龍女?錯了,那是悼詞

丘處機專門寫詞讚美小龍女?錯了,那是悼詞

更何況,丘處機為小龍女寫讚美詞於公於私都說不過去,也根本沒有這個動機...

千古第一才女在這首詞中的一個比喻,推陳出新,成千古名句

所以,單從這首詞來看,李清照的“愁”,歸根結底還是在“相思”二字上,而她寫愁的方式,除了用比喻、烘托等手法外,還在於對環境和心情的細緻描繪,再加上她在詞作方面的大才,才有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醉花陰》...

歷史排名前10的婉約詞,皆似仙句墜入紅塵,很考驗文學底蘊

李清照這首詞是寫給丈夫趙明誠的,婚後第二年,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蒙冤被貶,李清照受牽連,被逐出京,兩個人開始兩地分居,近三年之久...

有學者建議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但因為其中兩個字一些家長不同意

別的不說,至少有一首詞他們認為是應該入選課本的,因為它是李清照的巔峰之作, 這首詞就是《醉花陰》...

讀這8首《清平樂》,唇齒生香,樂在清平中!

讀這8首《清平樂》,唇齒生香,樂在清平中!

《清平樂•年年雪裡》【宋代】李清照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

假裝嗅青梅的花季少女,寫入詩詞的情竇初開,羞澀而又美好

“露濃”這幾句,不僅點名時間地點,詞人還藉此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春天清晨的花園裡羅衣溼透的少女與花枝露珠交相輝映的安靜而和諧的畫面,引人無限遐想,由花和露珠的美好,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少女的那種柔美可愛,是凡人,偏偏美好的不似人間俗物,可能這就是...

辛棄疾歸被罷官後寫下一首詞,十句話用了十個典故,堪稱千古絕唱

辛棄疾在這首詞當中借用的十個典故,多是出自我們都熟悉的書籍《詩經》、《論語》等等,後世很多人都批判辛棄疾所作的這首《賦稼軒》是在賣弄文采,但其實這首詞不過是辛棄疾歸隱之後閒來無事,為了消磨時間而作的詞作...

蘇東坡最香豔的一首詞,堪稱兩宋唯一之作!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同樣是蘇東坡的一首遊戲之作,這首詞堪稱史上最為奇特的宋詞:皂羅特髻採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誰消得...

溫暖的詩詞:心中有暖,何懼歲月滄桑?

溫暖的詩詞:心中有暖,何懼歲月滄桑?

可以是陰森寒冷,讓人不寒而慄,也可以如下面的八首詩詞一樣讓人心生溫暖,讀來倍感溫情...

北宋詞人柳永這首《蝶戀花·佇倚危樓》、乃是千古傳誦之名篇

這首詞,之所以被推為千古情詩名篇,並不是毫無道理,其中,男主人公心甘情願為女主人公形容憔悴、瘦骨伶仃,就讓無數人感動不已,柳永刻畫的這個志誠男子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刻在了人們心裡...

宋詞中最動感的詞牌,十首最經典《踏莎行》,感受春的傷逝愁情!

原來是去年梅花開放時節,曾同情人在南樓共賞梅花,而今與情人離別了,風物依舊,人事已非,詞到結句時才點明詞人為什麼別來頻醉頻醒,是為了“輕離別 ”的“恨 ”...

蘇軾最淒涼的一首詞,令人感慨萬千,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可能也正是這些原因,使得蘇軾無論是他的詩,還是他的詞作,那都是有著對於人生深刻思考,例如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便是這方面的典範之作...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初讀這首詞,第一感覺就是這就是宋詞版的《月下獨酌》,同時也是《水調歌頭》的模仿篇,“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幾乎照搬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為誰而作,十年之期千古悼亡

蘇軾剛做官的時候遠離父母,經常喜歡迎來送往這個妻子時常幕後聽言 事後告訴蘇軾她對某人性情為人的總結和看法,結果無不言中給他提意見告誡他,蘇軾當時意氣風發很自信,對王弗的這些話不以為然,也可能是姑妄聽之,並沒放在心上在他等到後來他吃了很多虧之...

張先、晏殊、晏幾道詩詞精選:腐敗的生活享受慣了,整天無病呻吟

張先、晏殊、晏幾道詩詞精選:腐敗的生活享受慣了,整天無病呻吟

晏幾道這個人,沒有留下多少值得玩味的愛情故事,但是卻是風流一生,經常和妓女混在一起,他的許多詞都是寫對這些妓女的相思...

鄭文寶的《柳枝詞》蘇軾、辛棄疾都曾模仿,唯李清照寫出千古名句

而這首詞,最精彩的在最後一句“載不動許多愁”點睛之筆,將愁這種無形的東西,用船載這種有形的物體來形容,這種比喻手法是非常精彩的,然而這一句卻並非李清照首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