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是什麼導致三亞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一位接受手術好轉,另一位併發感染身亡?

簡介經檢查後,診斷為完全性腸梗阻,不排除降結腸癌的可能,予以非手術治療後病情不緩解,腹部脹痛加重,經宋院長、普外科主任冉啟華團隊深入討論並徵得家屬同意,為李阿姨行剖腹探查手術,結果術中發現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交界處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

泥還是什麼意思

作者:於江濤 衣曉峰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一份最新癌症統計報告,2020年,我國癌症新發病例457萬例,其中肺癌高達82萬,排序第一,結直腸癌56萬,緊隨其後。同時,2020年國人癌症死亡數為300萬,前五名依次為肺癌(71萬)、肝癌(39萬)、胃癌(37萬)、食管癌(30萬)、結直腸癌(29萬)。哈爾濱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名譽院長、普外科首席專家宋春芳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近年來,和其它惡性腫瘤一樣,罹患結直腸癌的患病率也呈“水漲船高”的態勢,各個年齡段均不能倖免,其中以老年群體更容易被結直腸癌“拖下水”,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是什麼導致三亞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一位接受手術好轉,另一位併發感染身亡?

宋春芳教授分析指出,由於結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粘液,許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認為自己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大,或者因為年老體弱、胃腸功能不好,出現排便異樣的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往往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了。事實上,上述症狀能否給予應有的重視,會不會及時到醫院就診和篩查,往往決定結腸癌患者能否獲得根治,預後的差別也是巨大的。

一正一反的典型病例

今年3月上旬,三亞哈醫大鴻森醫院普外科連續接待了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最終診療結果天壤之別。這其中,76歲的李阿姨因“腹部脹痛伴停止排氣排便3天”迅速到醫院診治。經檢查後,診斷為完全性腸梗阻,不排除降結腸癌的可能,予以非手術治療後病情不緩解,腹部脹痛加重,經宋院長、普外科主任冉啟華團隊深入討論並徵得家屬同意,為李阿姨行剖腹探查手術,結果術中發現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交界處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找到了病灶所在,醫生為她施行了結腸癌根治術,術後老人恢復良好,很快就出院了。

是什麼導致三亞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一位接受手術好轉,另一位併發感染身亡?

年屆八旬的王大爺,住院前一天出現寒戰高熱,但並未放在心上。之後因“腹部劇痛伴排氣排便減少5天”來三亞鴻森醫院。入院時王大爺腹痛難忍,伴發感染性休克、瀰漫性腹膜炎。經醫療團隊詳細檢查、積極抗休克並緊急手術,切開患者腹膜後,糞水和糞臭味噴湧而出;專家團隊快速探查後發現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的結腸癌,結腸極度擴張、腸腔張力高、腸壁缺血、長段壞死伴穿孔、小腸嵌入盆腔導致擠壓缺血壞死,大量糞便進入腹腔,由此釀成了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術中迅速切除結腸腫瘤、結腸及小腸壞死腸段,並做了造口術。但遺憾的是,因老人就醫時間拖延長,術後感染程度太重合並多臟器功能衰竭而終告不治。

宋春芳教授就此評價說,現如今,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已經非常高,老人年齡早已不是手術的制約因素,術前合併症的有效控制、圍手術期的監測與治療,完全可以有效地降低術後併發症、手術死亡的發生率,讓老年人安享術後的“第二春”。問題的關鍵是,當發現存在消化道症狀時,必須及早看醫生,不能久拖不決,延誤最佳手術時機。

是什麼導致三亞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一位接受手術好轉,另一位併發感染身亡?

結腸癌起自青萍之末

被視為“靜悄悄”發生的結腸癌,其中大部分是在身體裡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經過多次演變而悄然來襲的,大約需要10-15年;也有30%的結腸癌不經過腺瘤演化,而是直接以癌巢的形式登場的。宋春芳教授解釋說,結腸的正常上皮細胞演進為增生微腺瘤,經過早、中、晚期腺瘤三個階段,最終定格為癌,並隨時間推移而浸潤轉移。臨床中,結腸癌病因之謎仍未破解,但其相關高危因素逐漸被人們認識到,比如腺瘤和錯構瘤性息肉、炎症性腸病、家族史、過多脂肪、蛋白質的攝入、缺乏膳食纖維,以及年齡、肥胖、吸菸等。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結腸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已經超過直腸癌,我國以41-65歲人群最多見,其中大中城市75歲以上老年人罹患結直腸癌的佔比更是扶搖直上,佔到總手術量的三成以上。而現階段,結腸癌的死亡率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上,早發現、早干預才能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

分析結腸癌作亂的常見因素,宋教授總結了如下三點:一是管不住嘴,飲食不合理,患者長期攝入高糖、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素等食物;二是結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對於潛在的蛛絲馬跡,人們往往視而不見,或者是自行服用些消化藥,解決了表面問題就不再關注了;三是對結腸癌的知識瞭解不足,從未定期接受結腸鏡篩查,致使隱患釀成惡疾。

是什麼導致三亞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一位接受手術好轉,另一位併發感染身亡?

早診早治,戰勝癌魔

事實上,若想早期鎖定結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纖維結腸鏡檢查,並可及時祛除癌前的腺瘤病變。依據專家對指南的歸納總結,以下人群應被列為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即:大便潛血陽性者、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曾有結腸炎息肉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習慣改變,這些群體必須密切觀察並重點關注。

宋春芳教授在普外科臨床工作了58個春秋,積累了大量的診療經驗。根據他的建議,有家族息肉病病史者,應在30歲左右進行第一次結腸鏡檢查,根據情況1-3年複查一次結腸鏡;有結腸癌家族史者,可在40歲上下接受第一次結腸鏡檢查,有息肉並切除的人1-2年複查一次,無息肉的3年複查一次;無結腸癌家族史者,可在45-50歲之間進行第一次結腸鏡檢查,有息肉並切除的1-2年複查一次,若無息肉可3年複查一次。與國外相比,我國結腸鏡的檢查費用較為低廉,建議以上人群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結腸鏡體檢。

是什麼導致三亞兩位結腸癌老齡患者一位接受手術好轉,另一位併發感染身亡?

宋教授介紹,當前對於結腸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由於臨床技術的突飛猛進,特別是腹腔鏡、機器人等醫療裝置和放化療、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的形成,包括結直腸癌在內的大多數中晚期腫瘤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生存期和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宋春芳教授最後還提醒說,日常生活中,對於40歲以上有大便習慣和形狀等異常改變的人群、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及50歲以上的人群,都要定期接受體檢和腸鏡檢查,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腸道疾病扼殺在搖籃中。同時注重防患於未然,加強體育鍛煉,避免肥胖,提倡健康膳食,這些都是預防胃腸道腫瘤的有效手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