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 由 成德軍節度歷史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1-09-10
簡介明軍戰報中多次提到“槍炮齊發”,而“槍”毫無疑問就是指鳥銃一類的單兵火器,由此可見鳥銃對於清軍還是有一定的殺傷力的,而明朝官員對於鳥銃也頗為重視,崇禎十二年的遼東戰報中說“該本職即會同袁【監】紀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並駐防副參等官池鳳高修翰邦王

鳥銃能打死人嗎

鳥銃,又稱鳥槍,是明朝末年一直到清朝末年在中國軍隊中都被廣泛使用的武器。嘉靖初年,明軍在擊敗倭寇對於中國沿海的騷擾的戰鬥中繳獲了這種先進的武器,並且予以仿造,在嘉靖37年造出了中國第一批鳥銃,數量大約在一萬支左右(最早的仿製記錄可以追溯到嘉靖二十六年),從此這種武器便成為了明朝南北邊防軍士兵手中的不可缺少的利器。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鳥銃這種火器被一直用到甲午戰爭。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影視劇中的明軍鳥銃。

無論是對日作戰,還是對蒙古作戰,抑或是對內平亂,鳥銃這種武器都被大量使用,而且效果極佳,明朝將領就曾向朝鮮官員推薦明軍的鳥銃,說:倭寇認為明朝的鳥槍和長槍都是十分令人畏懼的,你們朝鮮也可以學一下。朝鮮在之後也仿製了大量的明軍鳥銃裝備部隊(同時也有部分日製鳥銃),而在明清戰爭之中,明清兩方都曾經向朝鮮徵調鳥銃手,清帝皇太極就曾經在松錦大戰之後重賞立有大功的朝鮮鳥銃手。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朝鮮鳥槍隊。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長城守軍。

可見,仿製自明朝的朝鮮鳥銃威力不可小覷,而明軍自己的鳥銃在明清戰爭之中的效果又如何呢?實際上明方的戰報裡就多次提到過鳥銃等火器展示出的巨大威力,比如:

“賊果乘勢於二十六日巳時架抬梯木四面齊攻,豎梯上城。我官兵生軍民人等,勢不兩立,各用槍炮、火罐、長槍弓箭、剔刀齊力攻打四陣,至未時打射燒死達賊無數,斬獲登梯上城賊首六顆,賊隨拖屍退歸。”(崇禎12年3月13日松山戰報)

“本月初十日錦州(此處缺字)民夷官馬匹牛羊牲畜出城遊牧人民挖柞子供毅。本職諭令諸將中千把等官,共率精銳馬兵百餘名、步兵三千名出城,馬兵各處撒撥,步兵四下埋伏,預防突撲。賊(此處缺字)本日午時從石門子突出,有馬奴賊二千餘騎聯絡,竟奔我城來撲掠人畜。我伏兵一(此處缺字)對射,城上槍炮齊打,賊中炮帶矢甚多。”(崇禎12年3月29日錦州戰報)

“賊約有四、五百騎從深溝臺至西北面突犯等情本職同原任副將金良棟督率兵丁槍炮打回。又據右翼左營參將錢有祿塘報,二更時燎見東北城郊外奴賊二、三百騎,竟奔城下,見城上燈光,未敢逼城,隨同原任參將高魁,督令兵丁即用槍(此處缺字,應該指使用鳥銃射擊和火炮轟擊)回,從亮馬山臺西往東南去等情。”(崇禎12年3月29日錦州戰報)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乾隆年間使用鳥銃的清軍。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燃放鳥銃的明軍士兵。

明軍戰報中多次提到“槍炮齊發”,而“槍”毫無疑問就是指鳥銃一類的單兵火器,由此可見鳥銃對於清軍還是有一定的殺傷力的,而明朝官員對於鳥銃也頗為重視,崇禎十二年的遼東戰報中說“

該本職即會同袁【監】紀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並駐防副參等官池鳳高修翰邦王家揖、餘應選城守坐營尚督第,高臺堡備禦孫思吳,各營中千把總堡馬等官郭天撤等,除照信擺守敵臺堵列城門外,仍各選精銳銳炮、鳥槍、弓箭等手倚臺紮營於鮑官嶺分遣馬兵前探。”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明軍重步兵。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明朝早期的單管手銃。

崇禎十三年登萊巡撫徐人龍在有關登萊海域防務的奏疏中也說到了鳥銃等火器的重要性:“

臣(登萊巡撫徐人龍)所慮者,策應乏人,屢接鎮臣楊御暮移報,有練熟鳥槍二三千名,或可分借海上,以資犄角,而以陸兵嚴防帶海口。烽臺腺望,多備火器,脫其至,即飛擊之,務使阻截在水,不敢登岸,以仰副匹馬不人之明旨,臣之貴也,敢不竭力。”

由此可見明人對這種火器的重視。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注意右下角的明軍笠帽鳥銃手。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明軍騎兵。

即使到了南明時期,明軍的鳥銃部隊也給清軍帶來重大殺傷,蒙正發《三湘從事錄》中記載說

“東方才白,敵萬騎齊來,環營數匝。先放鳥銃一排,僕屍數百,潰然而解。少頃,又合一圍,又放鳥銃一排,敵又僕屍數百,救死扶傷,不敢向邇。”

清軍死傷慘重。順治十三年福建清軍的戰報雖然很明顯有吹水的成分,但是也記載了明軍鳥銃對於清軍的殺傷“

止兵丁劉國一名被賊(鄭成功軍)鳥槍打死陣亡,徐節福被傷。”

也從此可見,明軍鳥銃打不穿清軍盔甲是無稽之談。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大量裝備鳥銃的清軍。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堅持抗清的鄭成功。

當然,明軍鳥銃的質量問題也是存在的,早期的明軍鳥銃以及佛郎機由於製造不得法,有時會出現炸傷炮手的現象,而明朝對於火器的管理制度也是十分嚴格的,後期由專人保管,各邊防軍鎮設立專門保管火器的大臣,也就是說,火器是臨作戰而配發的,到了明朝末年,邊鎮日益腐敗,很多明軍不得不自備火器出戰,那種土質簡易火器如果用於作戰,對敵方的殺傷效果可想而知。而在17世紀上半葉,火器尚不能左右一場大戰的勝利,而明軍將領在對後金作戰之時,沒有制定有效的對敵策略,結果就是處處中伏,被動挨打,丟城失地,一潰千里,大批精良的火器不能有效地打擊清軍,反而成為對方滅亡明朝的利器。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清軍使用大量火器攻打明軍。

明朝末年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居然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耿、尚、孔等明將攜帶火器投降清朝。

綜合來說關於明軍鳥銃是否能對清軍造成有效殺傷的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鳥銃作為一種出現於15世紀到17世紀的先進火器,很少會出現打不穿重甲的現象,而在明清戰爭之中,火器還不能取代冷兵器作為戰場的主要武器,而明朝末年的明朝軍隊面臨的問題也不只火器的質量問題,更多的是兵員素質以及官員腐敗甚至是制度的問題,所以我們說,雖然明朝在明清戰爭之中最終失敗,但是明王朝在我國的火藥武器歷史上,所佔之地位還是不應該被否認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