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簡介除了覆燒外,宋代汝窯裹足支燒的方法也很獨特,如故宮舊藏的宋汝窯天青釉盤(圖19),盤的型體古樸端莊,盤底撇足,裹足支燒,底部有五個細小芝麻狀的支燒痕,撇足的弧度和底足施釉的厚度非常到位,充分表現出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巧,是宋汝官窯瓷器的代表

新罐和翻新罐怎麼區分

在中國傳統的陶瓷藝術中,陶瓷造型既是構成陶瓷藝術的重要方面,也是陶瓷功能和裝飾紋樣的載體。

回顧整個陶瓷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推動陶瓷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是科學技術和工藝技巧的進步。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先輩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陶瓷器的造型樣式,這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認真地研究與學習。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具有上千年曆史的瓷器型體,由於制瓷的工藝技術不斷進步和各民族之間文化的傳播交流,使得歷朝歷代的瓷器造型風格迥異,加之現代仿品的不斷出現,我們應如何從器型方面著手鑑別新老瓷器呢?主要需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注意器物成型工藝上的特徵

我國古代瓷器最常用的成型工藝是拉坯成型。拉坯是我國陶瓷器生產的傳統方法,其法是將製備好的泥料放在陶輪的平臺上,用輪製成型的方法手工製成。

陶工用雙手拉泥,隨著陶輪的轉動,陶工可將胎泥拉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凡圓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拉坯成型的器皿各部位比例協調,器型曲線變化的非常自然,給人以古樸端莊的感覺。

而現代瓷器的成型工藝多數是機械模壓或空心注漿成型,其製作出來的型體非常規整,缺乏自然隨意感。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現代仿古瓷也運用拉坯技法造瓷,但技術水平與古代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如明宣德青花梵文出戟法輪蓋罐及仿品(圖1)、明嘉靖白釉塑貼紅蟠螭紋蒜頭瓶及仿品(圖2)、清雍正鬥彩花卉菊瓣紋尊及仿品(圖3)等。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透過以上對幾例新老對比的圖片進行觀察,不難看出新老器物在型體風格上的差別,一目瞭然。機械模壓成型的瓷器在器身上沒有任何的拉坯紋;注漿成型的瓷器不但內、外壁十分光滑規整,找不到任何拉坯紋,而且器壁厚度基本相同,比傳統拉坯成型的瓷器的胎壁薄、分量輕。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再比如圓、琢器的底足,拉坯成型的圈足需經過人工修坯、挖足,因而足邊呈現的是自然圓形,足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規整或不平整。明清官窯器的圈足很圓潤,反映出古代工匠拉坯技術的高超。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而機械模壓和注漿成型的瓷器圈足非常規正。比如宋官窯青釉洗(圖4)的底部圈足呈自然圓形,釉面有微微不平感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而仿宋哥釉盤(圖5)底部圈足由機械模壓的非常規正。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再如明嘉靖鬥彩靈芝紋盤(圖6)和清雍正礬紅彩雲龍紋盤(圖7),兩件均為官窯器,碗足拉坯成型,很圓潤隨意。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而仿明洪武執壺的底部(圖8)和仿清乾隆青花瓶的底部(圖9)形態死板,足邊非常整齊。

這些最基本的工藝區別需在鑑別瓷器的過程中仔細留意。

鑑別瓷器造型在注意成型工藝的同時,還要注意燒造工藝。古陶瓷的燒造工藝很複雜,包括窯爐的狀況以及坯體的裝燒等,藏家在學習或研究器物時,要注意器物底部的墊燒痕跡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最初瓷器的坯件做成後在入窯燒製之前要用窯具進行間隔,窯具則是根據型體的不同而設計。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東晉以後,隨著成形技術的提高,已不再用窯具間隔,而是在坯體之間放幾個扁圓形的泥餅墊隔,這是一種簡便而又能增加產量的裝燒方法,如東晉青瓷渣鬥底部的墊燒痕跡(圖10)。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需注意現在南方也仿製此法燒製仿古青瓷,但特徵截然不同,如仿六朝青釉雙系瓶底部墊餅的燒痕呈白色(圖11),與老窯墊燒痕跡不同,不難看出其所用墊餅的原料與古代不同,再結合器物的胎質、釉色分析,皆為現代仿品的表現。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到了唐代,坯體的裝燒方法又有了改進,開始使用匣缽燒製高質量的瓷器,如唐越窯青釉執壺的匣缽(圖12)和唐越窯青釉碗的匣缽(圖13),這兩件器物是2015 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岙秘色瓷窯址中發現的重要資料。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至宋代,定窯創造了覆燒工藝,其用墊圈組合的匣缽,充分利用了窯爐的空間。受定窯影響,景德鎮的青白瓷也大量應用覆燒工藝。

覆燒的器物由於是口部衝下倒扣著燒(圖14),所以器物的口邊露胎無釉,古文獻稱之為“芒口”,如宋定窯白釉印花盤(圖15),宋代宮廷所用定窯器芒口多鑲有銅口,金口和銀口比較少見。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再如南宋景德鎮青白釉刻花洗(圖16)的芒口邊,宋代景德鎮青白瓷碗底部常用小墊餅燒製,器底多有凸起鐵鏽般的燒痕(圖17),鐵鏽周圍暈散著火石紅,市場上常出現類似痕跡仿品。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當代景德鎮燒製的青白瓷釉色非常好,但刻劃花紋較笨拙,尤其是底部墊餅燒製工藝,用放大鏡看“火氣十足”(圖18),藏家要小心留意。

除了覆燒外,宋代汝窯裹足支燒的方法也很獨特,如故宮舊藏的宋汝窯天青釉盤(圖19),盤的型體古樸端莊,盤底撇足,裹足支燒,底部有五個細小芝麻狀的支燒痕,撇足的弧度和底足施釉的厚度非常到位,充分表現出宋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巧,是宋汝官窯瓷器的代表作。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現代仿品比較多見,但有的仿品胎體過厚或撇足施釉過厚,支釘痕粗,沒有汝窯撇足的弧度;也有的仿品胎體薄,撇足弧度較大,施釉又過薄,可見宋汝官窯圓器的底足工藝是很難仿製的。

古陶瓷中的方形器也是值得注意的。宋、元、明、清歷代古陶瓷中,常見四方、六方、八方、委角等多種型體,工匠製作時多為人工拍打泥片,然後粘接成型,器體線條、稜角都很自然、圓潤。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而現代仿古瓷方形器型體的線條,邊線 垂直,稜角清晰,顯得非常規正,比如清雍正天藍釉琮式環耳瓶(圖20)和仿清康熙黃釉刻花象耳四方瓶(圖21),兩件器物從型體線條上就能鑑別出它們的差異。總之從以上幾種製作工藝特點分析實物年代,掌握其基本知識,也是鑑定時的一個重要條件。

二、注意常見器型的演變

歷代瓷器均在前朝瓷器的基礎之上有繼承有創新,在繼承的過程中,特別是日常用品如瓶、壺、碗、罐等,受當時環境和陶工制瓷水平的影響,在不同朝代都會有些差異,形成新的時代特徵,這些造型上的變化需特別注意。以下試舉幾例說明。

1。 壺類

壺在古陶瓷中式樣很多。最早的壺型器是出現於三國吳晚期的雞首壺。雞首壺的出現有個演變過程。吳和西晉的壺型似小盤口壺,肩部的一面貼個雞頭,尖嘴無頸無孔,另一面貼一條象徵性的小雞尾,雞頭和雞尾都作為裝飾(圖22)。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東晉的雞首壺,壺身變大,肩部的雞頭上有冠,下有頸,圓琢有孔,與雞頭相對的一面裝一個圓弧形的把手,雕塑龍頭或熊首(圖23)。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隋代雞首壺與北齊相近,盤口亦高,頸部變細,中部有弦紋裝飾。雞頭更趨於寫實,雞首高昂,突出肩部,壺柄仍保留北齊時期的龍柄形式,肩部雙繫有新的變化,足部微撇,腹部有刻劃和戳印的花紋(圖24)。

至唐代雞首壺已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多稜形、圓柱形短流執壺,壺柄也由以前的龍柄變為曲柄,在流與柄之間的立系耳的形式也少見(圖25)。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宋代執壺流較長且彎,長柄,壺體清秀瘦長(圖26)。據文獻記載,唐宋時將酒壺稱為注子。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元代執壺型體與宋代接近,出現了較大型的執壺(圖27),壺腹碩圓,流與肩之間出現一連片。明清以後的執壺已與現代壺的造型很接近了。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六朝時期青瓷造型極為豐富,並獨具特色,如生活用品中的盤、碗、洗、缽,帶獸頭的罐、壺、香薰、虎燈、水盂、槅,隨葬冥器中的穀倉、雞籠、狗圈、灶等,型體都很生動,飽滿渾厚。在鑑別時要注意六朝青瓷歷代沒有仿製,只有現代仿古瓷才有出現,而且製作都很粗糙。

2。 碗類

碗型器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成熟的瓷碗則出現於六朝時期的南方青瓷,三國時碗口大、底小、腹淺;西晉時上腹近直,下腹向內斜收,底內凹;東晉碗,腹加深,底放大,底有平底和假圈足兩種(圖28)。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南朝時為直口、腹壁向內弧收,假圈足較高,器型優美,裡外施青黃色釉,開細小紋片,並劃刻蓮瓣紋(圖29)。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隋代南北方瓷窯均燒製瓷碗,其造型敞口,碗壁深,假圈足,胎體厚重,裡外施半截釉,開細碎紋片,多有模印的朵花紋飾(圖30)。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唐代南北各地瓷窯廣泛興起,都普遍燒製日常生活用品,形制也大體相同。唐初的碗深腹、直口、平底,較多保留隋碗的造型。

另一種碗近似缽型,但體積小,器壁一般較厚重。唐代中期,開始出現一種身淺、敞口外撇、玉璧形底足的碗,晚唐以後這種碗式大量出現,碗的胎壁從厚重逐漸轉趨輕薄,從玉璧形底向寬圈足方向發展(圖31)。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這種碗式的流行,與唐代飲茶盛行有直接關係,唐代稱這種碗作茶甌(圖32)。

五代時期以唇口碗出土最多,唇口碗因口緣凸出如唇而得名,晚唐時開始出現,底足有玉璧形和寬圈足兩種,五代時繼續燒製。五代墓出土的碗中,除唇口碗、花瓣口碗、卷沿碗外,新增加的有直唇大碗、小圈足碗,還較多的出現胎質較薄、圈足加高、足壁變薄的碗,唐代流行的玉璧形底碗則逐漸消失(圖33)。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宋代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的繁榮時期,經過幾十年的考古發掘,發現我國有100 多個縣、市、地區都有宋代瓷窯的遺蹟,有官窯也有民窯,瓷碗是常見的瓷器產品。宋代瓷碗造型以簡潔和實用為主,在細部造型上的變化十分豐富,有的僅衍生造型就可以達到數十種,如龍泉窯的蓮瓣碗,景德鎮窯青白釉刻劃花碗,越窯、官窯、哥窯青釉葵口碗等(圖34), 為元、明、清以後碗的諸多造型奠定了基礎。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宋代民窯在造型上的實用原則,對官窯碗的造型有很大影響,比如故宮舊藏的宋汝窯天青釉碗在造型上也是樸實無華,毫無矯揉造作之氣。至明宣德時,景德鎮御窯廠創燒出一種專供皇宮大內所用的宮碗,此類碗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為此後明清歷代官窯所沿用,相傳明正德時燒製的最為著名,因此又有“正德碗”之稱(圖35)。

收藏|如何鑑別新老瓷器(圖文並茂)

版權宣告:本文資料來源:雜誌 / 收藏家

文/ 葉佩蘭 李昊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