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05-20
簡介這些動畫中的打戲,無論是動作還是分鏡設計,都足以吊打如今所有的國產武俠劇

刀光劍影閃指什麼動物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最近,一段打戲出圈了。

不過,是被嘲出圈的。

因為動作實在太太太慢——

刀客出場,走了整整十五秒。

從頭到腳來一遍特寫,就差搭個T臺了。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魚叔心裡一直默唸:你們倒是打起來啊,別光擺造型了。

結果開打後的動作戲是這樣的——

原地起飛,空中轉體,就是打不著。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注意,這已經是開了二倍速之後的效果。

落地後終於等到主角出招。

可鏡頭卻是臉部特寫。

到底要讓觀眾看臉還是看身手?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漫長的顏值展示過後。

只見她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出了漫畫效果。

所有對手高高飛起,再狠狠落地。

結束了。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說實話,看完這段打戲,魚叔整個人是懵的。

除了ending pose,根本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

甚至連一個完整的打鬥回合都沒拍出來。

這是武俠還是玄幻?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這是個例嗎?

當然不是。

縱觀近幾年國產武俠劇中的打戲,總讓人感覺:

如今的國產武俠劇,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當該劇打戲被吐槽時。

評論區有網友藉此安利隔壁《風起洛陽》的打戲。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可卻被人扒出疑似抄襲動畫《凡人修仙傳》。

有UP主將兩部劇的打戲同屏對比。

發現不只是動作一樣,就連分鏡頭也一樣。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影片來源:B站@傷影灬

《凡人修仙傳》的動作導演親自下場。

放出一段真人動作捕捉的花絮迴應此事。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接著又有越來越多雷同的鏡頭被扒出來。

完全是對照著拍出來的。

分鏡頭中的人物站位,包括節奏與停頓,慢動作的時間點,也完全一致。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果然,《風起洛陽》官方後來公開道歉,並且承認抄襲。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這時看見有網友評論說:

「國產劇已經淪落到需要去抄動畫了嗎?」

此言差矣。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在魚叔看來,近幾年真正做到傳承武俠文化的,恰恰就是動畫。

除了上文提到的《凡人修仙傳》。

還有水墨畫風的《霧山五行》。

用狂野的粗線條,來呈現武打動作,讓畫面看上去更具表現力。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火出國門的《刺客伍六七》也是從頭打到尾。

各種充滿想象力的打戲,剪輯流暢,動作華麗。

又不失黑色幽默的風格。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還有《一人之下》中一對三的名場面。

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這些動畫中的打戲,無論是動作還是分鏡設計,都足以吊打如今所有的國產武俠劇。

反觀近些年國產武俠劇中的打戲。

除了抄襲動畫片,大部分都很拉胯。

今年另一部武俠劇《有翡》。

劇中的打戲同樣令人齣戲。

看上去和開頭提到的是同一套模式:

先擺造型,再轉圈,瞎揮一通,對手全部應聲倒下。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動作設計得過於簡單,看上去也毫無力量感。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另外就是武俠劇打戲的一個通病:

很多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動作,愣是要重放幾次。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還有兩部翻拍的金庸劇。

2019年的《新倚天屠龍記》,打戲也是大量慢動作。

招數笨拙,表情輕浮,實難與「俠」字相掛鉤。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今年的《新天龍八部》,選角和劇情魔改的雷點就暫且不說了。

看看這粗糙糊弄的打戲,搓麻將一般的降龍十八掌,對得起「金庸劇」的頭銜嗎?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要說近幾年,國產劇中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打戲。

或許也就剩2018年《將夜》中的「春風亭雨夜大戰」。

敵我雙方緩緩靠近,渲染肅殺氣氛,直至利劍出鞘。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有快有慢,動靜結合。

鏡頭的剪輯也不會快到觀眾看不清招數動作。

戰至中斷,大雨傾盆而下,電閃雷鳴間進一步烘托悲壯情緒。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吐槽完如今的武俠劇,我們不妨再回看曾經的武俠劇。

很多古早的武俠劇,囿於當時的條件,儘管特效五毛,佈景廉價。

但真正的核心部分——打戲,絕對是一點也不掉鏈子。

每個動作都交代得乾淨利落。

幾乎都是硬橋硬馬,拳拳到肉。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天下第一》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水月洞天》

包括中招後的反應,也經過精心設計,避免重複。

而且對打戲越是自信,拍法往往也越質樸。

只需要鏡頭緩慢跟隨主體的運動,往往都是一鏡到底。

觀眾看著有代入感,也足夠過癮。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太極宗師》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俠客行》

這些還只是基本操作。

更高階的打戲,不只注重動作的連貫。

更追求一種寫意的美感。

這不僅需要武術指導的調教,也需要演員的刻苦訓練。

最具代表性的是《神鵰俠侶》劉亦菲飾演的小龍女。

一襲白衣,踏月而來,僅出場動作便至今難忘。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小龍女的武器是白綢帶,所有較少近身肉搏。

但是每次揮舞都要注重施力,確保靈動飄逸。

劇中的打戲,無不是美與力的結合,飄逸瀟灑。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得益於劉亦菲紮實的基本功。

底盤穩,核心力量強,能夠演繹好小龍女一角。

就說其中上繩睡覺的這一片段,一字馬四平八穩,足見功力。

對比後來陳妍希的版本,簡直是公開處刑。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如何讓打戲再上升一個檔次?

那就是在滿足連貫與美感的同時。

打戲還能進一步參與敘事,負責塑造和豐滿人物的性格。

雖說用武俠劇與武戲電影作比較屬於降維打擊。

但魚叔還是想舉這幾個例子。

《一代宗師》中葉問與宮二在金樓客廳交手。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六十四手對詠春,兩人點到為止,充滿氣韻與風情。

「葉底藏花」藏的亦是宮二對葉問的情愫。

亦如二人的關係,再如何纏鬥,終有停手止戈的一刻。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從始至終,未砸爛室內任何一物。

纖毫之爭,這才是打戲中慢動作的教學級用法。

而不是為了慢而慢,結果拍成了《瘋狂動物城》中的樹懶。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再如《臥虎藏龍》中俞秀蓮與玉嬌龍的交手。

俞秀蓮見玉嬌龍使的是青冥寶劍,便從一開始就受制於此劍。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俞秀蓮識劍識人。

出於對李慕白的深情,便只想奪回青冥寶劍,不忍傷害玉嬌龍。

所以在交手中才處處留情,有所保留。

結果換了各種兵器,都毀於青冥寶劍。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直到用斷劍制服了玉嬌龍。

這種惻隱之心,正襯俞秀蓮內柔外剛的性格。

也正是如此,才讓玉嬌龍能夠脫身。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透過對比武俠劇這十幾年來的打戲變化,我們不難發現:

打戲,原本應該是一部武俠劇的最大看點。

因為十幾年前的武俠劇。

它們大多是根據金庸古龍的小說改編而來。

觀眾對於故事情節早就爛熟於心。

之所以願意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就是衝著打戲來的。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天龍八部》

可如今,武俠劇中的打戲卻成了最大槽點。

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究竟是為什麼?

武俠劇的沒落和倒退,歸根結底可以總結為兩個字:

態度。

主創對於武俠劇的態度變了。

演員們不會再為了一部戲而專門苦練武打動作。

武戲靠武替代勞,該露臉的時候演員才親自上場。

所以才會經常能看到,在打戲中演員們的臉部絲毫看不出在發力。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還喜歡濫用慢動作和特效。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若是這種態度,就算請來再好的武術指導也無濟於事。

比如上文提到的《有翡》。

這部劇的武指也是《怪俠一枝梅》的武指。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尤其是飾演燕十三的劉詩詩,她本身有舞蹈功底。

在劇中同時表現出了輕盈感和力量感。

開拍前,她要和其他演員進入唐人影視的小白樓,統一訓練打戲。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挽劍花,一字馬,耍雙刀,這些都只能算作基本功。

在今天,如果是其他女星能勉強練好其中一項,估計都值得買上熱搜了。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其實,武指在武俠劇中的地位日漸式微,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在這部專門講述港片武指的紀錄片《龍虎武師》中。

北上到內地成立工作室的元德導演就直言:

「原來他們不認武術指導,只認導演。」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他不得以才從武指轉行導演,其實心裡是拒絕的。

因為「術業有專攻」,文戲他並不在行,他只想主抓武戲。

影視市場不重視武指的後果,必然是忽視打戲。

所以拍出來的打戲被群嘲,那就是活該。

上個世紀,來自香港地區的這些「龍虎武師」,為了完成一個動作,真的可以豁出命去。

很多時候拍完一場戲,最先喊的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這股「龍虎武師」的拼勁在港片沒落後,曾短暫在內地武俠劇中扎過根。

如今也不復存在。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除了主創的態度。

市場對待武俠劇的態度也變了。

過去十幾年間,武俠劇的格局,從個人恩怨的刀光劍影,昇華到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

如今又倒退回小情小愛。

因為武俠劇的受眾遠不如偶像劇來得多。

所以有很多劇只是披著「武俠」的外衣,核心還是偶像劇。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這些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特效先行,慢鏡湊數,也少了俠骨仁義,多了戲謔玩樂。

呼喚了這麼多年的「武俠回潮」,最終只落了個「武俠群嘲」。

再加上武俠劇的成本更高。

對演員和技術的要求也更嚴苛。

面對如今的市場需求和觀眾審美。

再去精心打造一部精品武俠劇,看上去像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如同《大刺客》中王羽的那句經典臺詞:

「這一把劍,這一腔熱血,不知該交付給誰。」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優秀的武俠劇或武俠電影,包含著中華武術文化。

這類影視劇,就如同動漫之於日本,超英電影之於美國。

本應該成為我們文化輸出最有優勢的主力軍。

就像當年《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內的四項大獎;

《英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功夫》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一代宗師》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和最佳服裝設計兩項提名。

被誤讀的武俠劇,又怎會認真對待打戲呢?

可回過頭看。

當年我們以為武俠文化的輸出才剛開始。

未曾想那時竟已是尾聲。

屬於俠客的江湖逐漸遠去,刀光劍影也變得黯淡。

徒留一聲嘆息:

我們的武俠劇,還能活過來嗎?

原標題:《這都抄,國產武俠徹底沒救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