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 由 百合媽媽讀心理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2-10-08
簡介媽媽用玩具改變了莉莉的感受,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妥,讓孩子哭泣才是罪過

媽媽的軟肋是什麼意思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5歲的莉莉不小心摔倒了,躺在地上哇哇大哭,媽媽聽到後,急忙跑過來扶起她,並對她說:“寶貝,你看這個是什麼呀?”

媽媽的一隻手將莉莉攬入懷中,另一隻手拿著一個從旁邊揀起的小丑提偶玩具,在莉莉的眼前擺弄。

很快,莉莉便被玩具吸引,忘記了之前的不快,停止了哭泣。

媽媽用玩具改變了莉莉的感受,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妥,讓孩子哭泣才是罪過。

6歲的樂樂突然走進媽媽的房間,一臉憂鬱地說,“媽媽,我太無聊了,真沒意思!”

樂樂進來之前,媽媽正在拿抹布擦臥室的窗臺,看到樂樂唉聲嘆氣,媽媽下意識地放下抹布,對他說:“你可以去玩具房擺積木,也可以去玩摺紙、畫畫,或者玩沙子呀……”

媽媽給了樂樂一個長長的活動清單,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妥,畢竟孩子是那麼地需要幫助。

10歲的浩浩放學回到家,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就眼淚汪汪地跑回了臥室。

過來問他怎麼了,他說:“媽媽,我覺得數學老師很不喜歡我,他今天在課堂上衝我那麼大聲地講話,還罰我站了半個小時!我覺得很丟臉!”

“不,寶貝,數學老師很喜歡你,你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老師一直很欣賞你啊!關於這一點,媽媽是清楚的,上週的家長會上,數學老師還專門表揚過你呢!”

媽媽不願意看到孩子那麼難過,舉出好多例子,想要證明老師是喜歡他的,媽媽認為這沒有什麼不妥。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以上3個案例中的3位媽媽在做同一件事情:企圖改變孩子的感受,這種行為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下意識的。

這也許是我們慣常的做法,在孩子被強烈的情緒掌控時,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想要介入,希望能夠馬上改變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

然而,

改變感受實際上是過度干預的一種更加微妙的表現形式。

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曾經指出:父母的過度干預通常都是無意而為之的,他們之所以這麼做,部分原因在於生活太忙,他們只是希望應付好日常生活;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可能比孩子做得更快更好;還有部分原因在於,他們不想看到孩子不開心或者犯錯誤。

通常在孩子不愉快或者哭泣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會非常痛苦,這種感受促使我們想要立即改變局面,強烈渴求即時效果,我們不希望孩子不愉快,也不希望自己不愉快。

我們總是設法逃避孩子的原始情緒,透過改變孩子的感受將那些黑暗的情緒驅逐到隱蔽的角落。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企圖改變孩子感受這一行為,正在悄悄地摧毀孩子某個部分的自我構建:

01 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習慣於求助。

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感受不好的時候,站出來為孩子支招,就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應對那些感受的,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習慣於向父母求助,而不是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02 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生活技能的機會。

如果孩子在感受不好的時候,父母沒有參與其中,或者只是從旁指導,孩子可能就會發揮想象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得到學習和操練解決問題的鍛鍊機會,而父母的隨意干預,則會讓孩子失去這一機會。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03 會讓孩子在生活中畏懼及躲避負面情緒。

父母否定孩子的負面感受,傳遞給孩子的是這樣一種意思:“你的那些感受是錯誤的”。然而,我們知道,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正常的情感,總會過去的。

父母的否認會讓孩子無法同自己的情緒建立深度連結,這些深埋的情緒會在青春期或多年之後,因為某個事件或某段關係而復活,到時候,我們的那個已經成年的孩子會發現,自己不堪負荷那樣的情緒,童年時期完整情緒體驗的缺失,已然剝奪了他們直面這些情緒的能力,讓他們對這些情緒充滿了畏懼,只想快快逃離。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要急於改變孩子的感受,然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我們需要學習一些實用的育兒知識與技巧:

(1)、默唸3次:“這是一個機會!”

當孩子感受不好的時候,我們要做到深入的覺察,控制住自己想要直接介入的衝動,告訴自己:

“這是一個機會!這是一個機會!這是一個機會!”

在心中把這句話默唸3遍。

如此,我們的孩子將有機會與自己的感受“親密”接觸,得以體驗一種糟糕的情緒,這個過程也許很煎熬、很痛苦,大人和孩子都會覺得無法忍受。

但如果我們把這當成是一個機會,抵制直接幫他改變感受的衝動,孩子就可以從中獲得成長。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2)、全然地肯定與接納孩子的感受。

我們沒必要改變事態,或者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好的感受,而應該全然地肯定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容忍他感受到的挫敗感,顯示出我們的同情與存在,然後,幫助他學會體會他自己的感受,讓他自己做出行為選擇。

與此同時,孩子將會從這份經歷中學會容忍,學會接納與面對挫折,明白自己有能力解決。比如,他如果覺得不愉快,那麼,就會自己設法梳理問題,去尋求應對和解決的方案。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3)、扮演教練的角色,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

如果實際情況要求我們對孩子的感受做出某種迴應,那麼,我們應該做的是,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問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分析如何解決問題。

這裡借用文章開頭的第3個案例做一解析:

我們可以用表達同理心的方式來開始和孩子的對話:“孩子,當數學老師罰你站的時候,你一定非常地傷心,你那麼地喜歡數學課,可是卻遇到了這麼丟臉的事情,如果是我遇到同樣的事情,也一定同你的感受一樣。”

然後,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些,我們可以試著扮演教練的角色,問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老師為什麼要罰站呢?你認為老師這樣做合理嗎?是這件事情讓你感到老師不喜歡你嗎?還有什麼別的事情,讓你有這樣的感受嗎?……”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幫助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用更加有效的方式理解已經發生的事情,通常孩子會明白,原來一件事情還可以有其他多種不同的理解方式。

不捨得孩子哭,是父母的軟肋,亦是孩子的成長之殤

希望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感受不好的時候,都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擅自介入,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感受,把屬於孩子的成長機會真正還給孩子。

我是@百合媽媽讀心理,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我只寫有溫度的育兒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轉發、讚賞!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