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簡介對於堆跑量這件事情,也不是說只要距離堆到了、數字堆到了就完事,低質量的跑量對於跑步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

連信真的可以約嗎

有跑友問老王:跑團的大神天天20公里,他們都說跑量是基礎,

是不是跑得多一點就能跑得快一點?跑量堆得越多就越好?水平越高?

在大多數情況下跑量的多少基本是反應了跑步能力,

速度、耐力都是需要靠跑量的積累來提高

。像跑全馬,一般就是需要跑者月跑量達到200公里以上,並且有2-3次的30公里以上超長LSD的訓練。很多專業運動員、業餘大神的月跑量上千公里不算稀奇。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在很多時候,“堆跑量”確實管用,無論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可以得到長足的進步。肌肉的耐力、心肺功能的強大都可以慢慢磨出來,心理上更是可以透過“堆跑量”來克服對長距離的恐懼。因此,“堆跑量”也是很多跑者的“信仰”,對有一部分跑者來說,可能就是唯一的訓練手段。

有很多人沉迷於一天一個半馬、一天一個全馬,確實是厲害的,分享到社交媒體上,往往可以引來大量點贊。但

堆跑量往往是和傷病掛鉤的,堆得一身傷的人也不少

堆跑量這件事情到最後邊際效應明顯,付出和收益往往不成比例,極易形成瓶頸,達不到訓練的目標。

但是沉迷於堆跑量的跑者,大多數到最後只是為了刷到某個資料,完成儀式感。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有些堆跑量也堆得不得法,之前老王看到過一則新聞,有個跑者月跑量300K+,最後全馬被關門,聽上去不科學。但如果知道他的訓練方式後,又是相當合理:這位跑友每天跑10公里,雖然總跑量較大,但是缺少針對馬拉松的超距離的耐力訓練,所以被關門也是情理之中了。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剛好相反,是去年老王參加某個跑步培訓的時候,一位大哥分享的他的訓練方法。他一年時間從全馬330的時間提升到230,每個月跑量也不大,沒有采用“堆跑量”的方式,但是他非常重視間歇跑的訓練,佔到了整個訓練量的一半以上。雖然這也是個例,並不是所有人可以這樣快速提高成績,但說明

世上並非只有堆跑量這麼一種馬拉松訓練方法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所以我們還是要

理性看待

“堆跑量”這件事情,既不能盲目迷信,全部的訓練就寄託在堆跑量上,也不能沒有基礎跑量就去挑戰長距離。

對於堆跑量這件事情,也不是說只要距離堆到了、數字堆到了就完事,

低質量的跑量對於跑步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

就老王個人經驗而言,有時候跑出去狀態就不好,硬撐著跑完,身體累得不行,這種累和平時訓練完的疲勞有區別,主要是沒有心理上的愉悅感,整體精神狀態低落。像這樣的跑量我認為對於體能的提高可以說沒什麼用處,就是為了湊個數據了。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這個時候可能還是做一下交叉訓練效果來得更好,比如游泳、力量訓練、核心訓練、騎行等等。

不要痴迷於跑量資料,換個方式訓練也是訓練

,不是說跑步能力只有透過跑步才能提高。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老王有時候會陪老婆去慢跑,因為速度慢、距離短,心率上升很少,也基本不會出汗,我覺得像這種太低強度的跑量,對於有一定運動基礎的跑者來說也幾乎不會有什麼運動效果。

一個好的跑步計劃,即需要低強度的有氧慢跑,也需要中高強度的節奏跑,也需要高強度的間歇跑,還需要超長距離的LSD,

每一種訓練方法都會提升一種能力

:有氧慢跑建立基本的心肺功能,節奏跑提高乳酸閾值,間歇跑提高配速,長距離LSD提高耐力。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只有經過全方位的打造,才能建立一個水桶般的體能,才能在整個跑步過程中保持穩定的節奏,不掉速,甚至最後有餘力衝一下PB。

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安排訓練,精神狀態不好或有受傷的前兆,那就明智的選擇跑休會更好。同時,

不要一味地“堆跑量”,增加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基層跑者

老王

,自媒體“跑步指南”、“老王談跑步”主理人,出版過《跑步指南》《跑鞋指南》。

Top